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
新華網北京7月9日電(記者楊駿)關停小鋼鐵小水泥等“五小企業”、區域限批流域限批、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公布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及考核實施方案、引領亞洲可再生能源發展……為應對氣候變化,近年來中國政府節能減排的力度可謂前所未有。
成績來之不易 進步有目共睹 6月5日,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暨國務院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公布的數字令人欣慰:“十一五”前三年,經過全國各地各部門的共同努力,節能減排取得重要進展。全國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0.1%,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COD)排放總量累計分別下降8.95%和6.61%。今年第一季度,全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89%,降幅提高0.27個百分點。
這一成績來之不易。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30年里,集中遇到了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進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種種環境問題。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不受國際上溫室氣體排放限額的約束,但卻根據國際上關于溫室氣體排放的公約,制定了中國氣候變化的應對方案,提出了節能減排的具體目標。
按照“十一五”規劃綱要,2006—2010年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目前,各項工作正在積極開展,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還包括發展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生物能源等),中國在這一領域的進步有目共睹,對世界可再生能源發展也產生了重要影響。聯合國環境規劃署6月初發布的《全球可持續能源投資趨勢報告》稱,中國已成為亞洲“綠色經濟巨人”。2008年,中國可再生能源投資超過156億美元,比2007年增長18%,位居亞太地區首位。目前,中國已躍居世界第二大風能市場。此外,中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光伏設備制造國。
金融危機肆虐 節能減排不緩 一方面是保持經濟增長的當務之急,另一方面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長遠目標。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也加大了中國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的難度。
面對“十一五”規劃提出的節能減排目標,從中央到地方,中國在推進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的同時,正以更大力度支持節能減排,用實際行動向世界表明,中國將堅定不移地推進節能減排,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政府推出的4萬億元投資中,有2100億元將投向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工程。目前中央已下達資金中,約一成直接投入了節能減排、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此外,在今年財政收支緊張情況下,中央財政繼續增加節能減排支出,全年安排資金300億元,并額外安排80億元用于發展可再生能源。新華社記者從財政部了解到,為繼續淘汰高污染、高排放和高耗能的生產能力,今年中國還計劃關停小火電機組1500萬千瓦,淘汰落后煉鐵產能1000萬噸、煉鋼600萬噸、造紙50萬噸。而經國務院批準出臺的10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也都對節能減排提出了明確要求。例如,根據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新增產能必須以淘汰落后產能為前提;重點大中型企業噸鋼綜合能耗要由目前的670千克標準煤下降到620千克標準煤等。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德博埃爾日前對新華社記者表示,在應對本次經濟危機的救助計劃中,中國用于發展綠色經濟的投入是全球之冠。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稱,盡管受到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的嚴重沖擊,世界范圍內對清潔能源項目的投資仍保持增長勢頭,這主要得益于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貢獻。
倡導“生態文明” 出臺“國家方案” 2007年10月,“建設生態文明”寫進了中國共產黨的十七大報告,為中國環保掀開了嶄新一頁。
“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概念,說明中國對保護環境的理解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對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法國威立雅環境集團亨利·普格里奧如是說。
《日本經濟新聞》也在十七大期間報道稱:“中國建設生態文明,為保護全球氣候作出新貢獻,報告展現了中國為防止全球變暖積極配合制定《京都議定書》框架協議的姿態。”
中國還于2007年6月發布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這是我國第一份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性文件,也是發展中國家在該領域的第一份國家方案。本方案明確了到2010年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目標、基本原則。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是中國向本國人民和國際社會發出的一個重要信號,即中國愿意也有興趣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中扮演積極角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納如是說。他對中國在應對溫室氣體排放、全球變暖等問題上的積極表現表示贊賞。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