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光明日報》報道:每年六七月是傳統的旅游旺季,然而幾年反復不斷的疫情讓今年的旅游市場冷清了不少。不久前,許多景區紛紛開啟“免費模式”,陜西華山、江西廬山、青海茶卡鹽湖等景區宣布向全國游客免門票一個月;青島自6月1日至年底,新增11家國有景區免門票開放;6月19日,廈門市文化和旅游局宣布即日起至8月底,包括鼓浪嶼上主要景區等8家收費國有A級景區實施免門票開放,敞開大門迎接游客到來。
國內疫情多點散發,旅游市場持續受到影響,各大景區在游客量減少、收入下滑的困境中艱難支撐。“免門票”將消融上半年疫情對旅游需求的“冰封”,喚醒游客內心深處對于旅游的渴望,對聚集人氣、吸引客流,都有一定幫助。
游客的增加,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旅游業低潮之困,但對于一些對門票收入依賴嚴重的景區,實行免費政策后,雖客流量有所上升,但收入并未顯著提高,還需額外增加管理運維方面的投入。應該看到,旅游業發展多年,已進入大眾旅游時代,市場實際形勢和游客心理預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伴隨國內外景區陸續推行低票價甚至免票入園,過度依靠門票收入已成為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絆腳石”。從長遠謀劃看,景區不能再抱有“躺贏”的想法、繼續停留于過去“坐地圈錢”的觀光游,破除門票依賴、推進迭代發展應成為行業共識。
當前,很多景區已關注到市場新需求,紛紛調整產品方向,探索更多元的創收模式,因地制宜圍繞本土特色,打出食、住、行、游、購、娛的組合拳,刺激景區和周邊配套的消費升級。近兩年,網紅店打卡、露營度假等特色玩法頗受年輕人青睞,也有不少景區將門票免費作為“流量入口”,結合時下潮流熱點,推出特色產品留住游客、提高收入。疫情后,公眾對于健康旅游產品的需求或會有大的提升,相關產品的創新開發工作,現在也可“未雨綢繆”。當景區把目光從門票收費移開,投向創新運營模式、促進產業融合以及打造綜合化業態時,旅游業市場邊際效益勢必會隨之倍增。
告別“門票經濟”不只是做“減法”,客流的快速攀升,也對旅游供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實上,旅游業的發展、旅游市場的競爭,早已不是靠稟賦取勝的時代,已進入“服務為王”的時代。換而言之,作為“軟實力”的旅游服務是否趨于完善和人性化,日顯重要。這也要求景區在公共服務層面,協同推進;在增值服務層面,特別是在服務信息提供、旅游安全保障、健康衛生強化等方面,為游客提供舒適、便捷又具有差異化的體驗和服務。這些都能給游客以更好的體驗,給景區形象加分。經歷了疫情的沖擊,部分景區可能存在著急的心態,希望盡快將損失補回來,這無可厚非,但無論如何都應意識到,決不能以降低服務質量為代價。
現今,新一輪門票免費已開始,各大景區轉型迫在眉睫,務必利用好這一“時間窗口”,積蓄能量,盡快調整狀態,從寒冬中闖出一條旅游景區新路來,真正迎來屬于旅游景區行業的春天。(王帥)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下一篇:支部找問題 黨群破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