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爾濱市供熱管線接連爆裂。從12月14日至今,道里區、道外區約12萬戶居民接連中斷供暖。18日夜間開始,哈爾濱市又降下大雪,最低氣溫接近零下30攝氏度,嚴寒期如何保障供暖成為市民們關注的焦點。
管網突然泄漏 工人奮力搶修
14日22時18分,哈爾濱市道里區紅霞街和通江街交口處的集中供熱工程支干線熱網發生泄漏,華能集中供熱公司被迫關閉了熱源廠總閥門,并連夜搶修。受此次事故影響,道里、道外兩個區大面積停熱,涉及居民用戶12萬余戶。
為了讓市民們盡快恢復供熱,供熱集團相關負責人帶領技術人員立即趕往事故現場,制訂搶修方案,部署搶修工作。同時,為有效應對險情,華能公司啟動了應急搶險預案,連夜將停熱通知張貼在居住區顯著位置,告知用戶做好防寒準備。
事發當天,記者在現場看到,泄漏區域冒出來的滾滾熱氣,籠罩著數百米街路,路兩邊樹上都披上了白色外衣,成了霧凇。地面上都是冒著熱氣的水,流淌到紅霞街、通江街上,積水已快要漫上人行道了。華能集中供熱公司的搶險人員和技術人員,穿著水靴,蹚著熱水,有的在用掃帚將熱水掃進不遠處一個馬葫蘆,盡量不讓水在路上結冰;有的在用排水機抽水。
在現場參與搶險的華能集中供熱公司二分公司工作人員劉春雷說,由于泄漏處井下全是高溫度的積水,搶修人員無法進入,只能先排水再維修。
由于這次發生泄漏的是主干線,所以泄水量非常大,即便動用各種手段,水仍在汩汩地冒著。直到15日中午,地面上的積水才基本清完,但是馬葫蘆里的水還有很多。
15日15時40分,經過17個小時的不間斷奮戰,存在漏點的馬葫蘆里的水終于抽干凈了。但,這僅是搶險人員完成的第一步工作,下一步還要進入井下找漏點。然而,也只有行內人知道,進入井下意味著什么。
供熱閥門雖然關閉了,但管線內仍有水,而且水溫接近100℃,且仍在滲漏。前不久,平房區搶險人員進入滲漏處搶險被熱水燙死的事件還讓人記憶清晰,進入井下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井里仍在冒著熱氣,即便不停地用排風機抽井下的熱氣,外面的人還是看不清里面的情況。
15時50分許,幾名搶險人員冒險先后進入井下,井外的人為他們捏了一把汗,他們只能在外面加大排風、繼續抽水……
16時10分,井里的人高喊:“漏點找到了!”井外一片歡呼聲。
16日7點45分經過近30個小時的全力搶修,華能熱網紅霞街與通江街交口支干線泄漏部終于搶修完畢,支干線補償器被成功焊接上,比預計的搶修時間提前了3個小時。在支干線補償器成功完成焊接的同時,華能公司將因此次事故熄滅的12臺(總計14臺鍋爐,另兩臺一直處于熱運行中)全部投入到備戰狀態,隨時準備起爐。另一方面,立即開始向供熱管網注水,注水量由正常的250-300噸/小時,提升至500噸/小時。14時,終于達到起爐條件,此時3臺鍋爐投入運行;18時15分,又有5臺鍋爐先后投入運行,供熱系統處于逐漸恢復中。
剛剛恢復供熱 管網再次泄漏
17日晚間,剛剛摸到熱乎氣不到24小時的道里區用熱居民家,暖氣開始逐漸變涼。道里區紅霞街50號居民張先生對記者說,快到晚上的時候,感覺屋子里開始不那么熱乎了,到晚上9點左右的時候,暖氣只剩下一點溫乎氣了。
據華能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紅霞街補償器泄漏成功搶修后,華能公司加強了供熱管線的現場巡查。17日4時30分許,華能公司工作人員現場巡查供熱管線時,發現道外區崇儉街與振江街交口處供熱管線發生泄漏。由于泄漏程度嚴重,華能公司不得不再次關閉總閥門,導致道里區紅霞街漏點搶修完畢,12萬戶居民家的供暖剛剛恢復后,再次陷入停氣局面。
18日上午10時,記者走訪了道里區部分停暖家庭,在敲開的12戶居民家中,記者看到溫度計指針都處于15度以下。記者摸了暖氣都是冰涼的,有的居民家不得不使用電暖氣取暖。35號樓3樓陳女士告訴記者,“室溫持續下降已經近一周時間了,我們感覺太冷了。希望以后類似事件少發生。”
在中北春城49號樓1樓,市民劉先生穿著棉衣棉鞋在室內看電視,他告訴記者,昨天晚上他是戴著帽子睡覺的,仍然感覺“凍透了”。隨后,記者又走訪了哈市六順街、安埠街、通天街等街道附近的部分居民住宅,居民紛紛向記者反映室溫逐日下降的情況。中北春城小區的一位居民打來電話表示,天氣越來越冷,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大,希望有關部門能盡快解決供熱問題。
18日下午15點30分,哈爾濱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召開臨時發布會,對哈爾濱市華能供熱有限公司供熱轄區內管線三天發生兩次爆裂泄漏,造成道里、道外兩區6萬多用戶停熱事故進行通報,向社會公布了事故區的搶修進度、整改措施和賠償計劃等情況。
在發布會上,哈爾濱市華能供熱有限公司總經理趙世磊當場鞠躬,向所有停熱用戶表示歉意,并通報了管線搶修情況。哈爾濱市城市供熱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劉成偉表示,將根據相關規定在搶修結束后,在適當時間對用戶進行賠償。
泄漏事故頻頻 政府深入調查
為什么頻頻發生泄漏事故?華能公司經理趙世雷解釋說,“造成這幾次大的停熱事故的主原因是補償器破裂,我們正在積極的想辦法解決這一問題,避免類似情況再發生。”
據供熱企業專業技術人員介紹,供熱管線之間通過“補償器”調節熱脹冷縮,以緩解管路內部的熱應力,類似路橋上的“伸縮縫”。哈市冬季氣溫過低,常引發地下土層因受凍而產生異常壓力,再加之補償器自身的性能與質量問題,導致哈爾濱市近年供熱事故常發,故障原因多是“補償器”作祟,“補償器”出了問題,管線就會泄漏。
哈爾濱物業供熱集團生產技術部部長劉匯宇介紹說,哈市冬季供暖管線設計溫度為-26℃,而近兩日哈市室外溫度都達到 -29℃甚至-30℃,室外氣溫過低是管網泄漏的主要原因。哈市每年都會發生大量的這種管網泄漏事件,僅去年就發生了400多起,今年發生了130多起,事故率較去年已經有所降低。
哈市冬季氣溫過低,常引發地下土層因受凍而產生異常壓力,再加之補償器自身質量問題,導致管線泄漏。華能公司書記施軍說,補償器就像松緊帶,是用波紋鋼制成環狀的,套在蒸汽內管上,隨著蒸汽管道的熱脹冷縮而伸縮,從而保證管道正常輸送蒸汽。補償器的伸縮次數是有限的,時間長了,就脆化不再伸縮了。而且如果此時補償器受到縱向外力,則很容易受損。正常的管線熱脹冷縮等通過補償器可以調節,但是這種調節只能調節平行于管線方向的力量,一旦管線遭遇土層垂直壓力,將導致管線間接口變形,進而在補償器位置發生泄漏。
據了解,今夏直到供熱季前期,哈市各供熱企業基本都進行了熱源維修、換熱站維修、地上管網維修,但是對補償器的維修和檢查卻基本沒有。對此,華能公司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哈市供熱管線大多采取直埋地下的方式鋪設,除了靠近馬葫蘆等處地下留有一定空間外,其他都被直埋地下,根本看不到補償器運行情況。而補償器使用壽命一般在15年以上,只能是在臨近壽命點時挖開路面檢查。
“這幾次發生的補償器泄漏事故,先期診斷全部都是依靠經驗判斷可能是某處壞了,再到實地進行排查。”華能公司一位正在振江街與崇儉街交口搶險作業的工作人員介紹。劉匯宇說,埋在地下的管網包括補償器在經過一段時間后,確實可能被腐蝕,也有可能因地殼運動發生錯位,并繼而引發一些事故。從這個角度分析,地下管網因為得不到及時排查,隱患確實存在。
除了技術原因,還存在著熱價與企業供熱成本“倒掛”的深層次原因。哈爾濱市供熱協會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哈爾濱市目前供熱面積約1.6億平方米,其中90%由國有供熱企業承擔。供熱企業的成本包含煤、水、電、人工、運輸、維修、折舊和管理費等,其中燃料煤的成本占了供熱成本的近50%。“由于煤價上漲過快,煤價成本快占到供熱成本的80%,以致無法正常提取折舊費和大修費。”
該工作人員介紹說,供熱企業一直處于虧損運營狀態,盡管國家發改委和建設部曾出臺過“煤熱聯動”的價格機制,但今年在煤炭價格上漲的同時,哈爾濱市居民供熱價格并未“跟漲”。上游煤水電等產品價格已經市場化,但熱價卻由政府定價。“多年積累的矛盾,使哈爾濱的供熱企業陷入惡性循環的境地”,他告訴記者,“去年,哈爾濱市的熱費繳費率不足92%,不足的部分也要由企業承擔。”
哈爾濱市委市政府對這幾次泄漏事故非常重視,一方面全力組織搶險,一方面組織各個部門深入剖析原因,并啟動嚴寒期供暖新措施,及時解決市民們供熱遇到的新問題。截至記者發稿時,華能集中供熱公司所管轄的道外區崇儉街管線漏水事故搶修工作于19日中午12時許完成,華能公司采取了更換兩個新補償器的搶修方案,現已開始系統恢復供熱階段。
記者在現場看到,哈物業供熱集團的搶修人員在有序不停地忙碌,大型吊車和挖掘機在現場配合作業,作業坑內弧光閃閃,熱氣騰騰。由于此段搶修共影響周邊920戶居民供熱,作業坑內的搶修人員已經連續工作了28個小時,整夜都沒有上來休息過。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