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運動過程由于種種原因總是難免會發生運動性損傷,但不少人對損傷后的處理知之甚少,很有可能導致由于不當處理影響正常的恢復和治療,反而達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在這里向大家介紹冷敷和熱敷的兩種正確操作方法。
冷敷:適用于傷后24小時內。因為肌肉、關節、、韌帶等剛受傷時,會有充血和組織液滲出,傷處會出現水腫、發紅、局部溫度增高等癥狀。此時,若及時采用冷敷,可使傷部血管收縮,減少血液和組織液滲出,血腫得到控制,傷痛減輕。如果錯用了熱敷,則會使傷部血管擴張,血腫變大,疼痛加劇。冷敷的一般方法: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患處,也可用冷水沖淋或把患處浸在冷水中。冷敷的時間每次約為20~30分鐘。冷敷后,要將患部擦干,然后用繃帶包扎。
熱敷:適用于傷后24小時后。因為此時患處出血或組織液滲出已經停止,如繼續做冷敷,會是局部血液循環不良,不利于滲出物的吸收。此時用熱敷,可使患處血管擴張,肌肉松弛,加速血液循環,促使新陳代謝。從而達到消炎退腫和止痛的目的。常用的熱敷方法有兩種:一是干熱敷,用熱水袋或把食鹽、砂子等炒熱裝入布袋敷于患處。二是濕熱敷,將患處浸泡于熱水中,或用熱濕毛巾敷蓋。無論采用哪種熱敷方法,都要注意防止燙傷患處。熱敷的時間,每天1~3次,每次20~30分鐘為宜。溫度一般應控制在50℃左右。熱敷時一旦發現皮膚發紅,應立即停止。熱敷后,如能做一些必要的關節屈伸動作,或做一些正確的按摩,則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