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理論,對于指導安全生產實踐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我國安全理論相對滯后,盡快解決這個問題,加快安全理論研究和創新,推動安全理論體系建設,是當前一項十分重要、十分緊迫的任務。
加強安全生產理論研究和創新,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更是我們開創我國安全生產工作新局面的迫切需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下大力氣抓好安全生產理論創新,對于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促進安全科技和安全文化發展,推動全國安全生產狀況穩定好轉,都是十分重要的。
安全生產理論創新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指導和服務于安全生產實踐。用新思維、新觀念推動安全理論的創新,對于實現生產安全、人民安康、社會安定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安全理論創新,必須與時俱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必須反映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必須突出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必須符合市場經濟要求和我國現階段的國情實際;必須與世界接軌并對提升我國安全生產總體水平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這五個必須應該成為安全理論創新的著眼點和著力點。當前理論創新應重點研究:安全心理理論、安全行為理論、安全工程理論、安全管理理論、安全執法理論、安全宣教理論、事故可控理論、本質安全理論等等。通過安全理論研究和創新,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國安全理論的體系框架。下面就安全理論如何創新談幾點意見。
安全生產理論創新應建立在系統調查研究的基礎上
安全生產理論來源于對安全生產實踐的再認識。我們之所以要大力開展安全理論創新活動,是因為隨著社會發展,安全生產領域出現了很多新情況、新問題,不斷發展變化的安全生產形勢對我們提出了新要求。盡快地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安全理論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為安全生產狀況的不斷好轉、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繁榮提供理論支持。搞好安全理論創新,很關鍵的一條是深入實際,調研分析、汲取營養,不斷總結和提煉蘊藏在群眾安全生產實踐中最本質、最具有代表性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經驗,把它升華為理論。安全理論如果沒有實踐基礎,它必定是無源之水,沒有生命力。調查研究應該堅持宏觀與微觀相結合,既要把握整體,又要考慮現實;既要有真實可靠的案例佐證,又要有前瞻性,把對安全生產的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升華為新的理論。
安全生產理論創新必須堅持群眾路線
廣大專家學者、干部職工和人民群眾是安全理論創新的主體,也是實踐、檢驗這些理論的中堅力量。安全理論創新,必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集中大家的智慧是我們開展安全生產理論創新最科學、最有效的方法。創新安全理論,符合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符合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符合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從安全生產的歷史看安全理論的發展,50年代的“安全第一、預防為主”,70年代的“安全為了生產、生產必須安全”,90年代的“以人為本、安全為天”,到本世紀初的 “安全責任重于泰山”,以及我們現在提出的“性命相托、國運所系”等等,都是在總結群眾實踐經驗和集中群眾智慧的基礎上不斷發展起來的。如果脫離群眾,安全生產理論創新就無從談起。每個人的創新思維都是安全理論創新的基礎,充分調動大家參與的積極性,發揮每一個人的聰明才智,是搞好理論創新的群眾基礎和重要保證。我們做的就是正確引導并將這些新思路、新理論精取并集大成,使之成為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中國特色的先進的安全生產理論。
要把安全理論創新與安全生產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我國豐富的安全生產實踐,為安全理論創新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安全生產理論源于安全生產活動,又作用于安全生產實踐。只有理論,沒有實踐,那么再好的理論也是空話。安全理論創新作為一種思維活動,從根本上說,只是認識層面的工作。理論創新的目的在于指導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認為:十分重要的問題,不在于懂得了客觀世界的規律性,因而能夠解釋世界,而在于拿了這種對于客觀規律性的認識去能動地改造世界。用新的理論去指導新的實踐,這才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要義,才是安全理論創新的真正目的。安全理論創新,要為新形勢下安全生產狀況的穩定好轉提供理論支持和思想保障,為開創安全生產新局面提供強大的推動力量。用新的安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檢驗理論、發展創新理論,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光榮任務。在安全理論創新的同時,要重視與安全生產實踐緊密結合,使先進的理論轉化成安全生產不竭的動力和先進的生產力,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安全理論創新,是一項新的工作,也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不會一蹴而就,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不斷探索、總結和提高,國家局宣教中心將積極開展這方面的工作,為不斷發展和繁榮我國安全理論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系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宣教中心主任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下一篇:事故分析要“說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