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第一屆中國國際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和應急救援論壇
來自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的最新統計顯示,2007年1月1日-9月23日,全國共發生特別重大事故4起,死亡157人,同比增加1起、37人;重大事故發生57起,死亡和失蹤882人,同比減少10起、116人。由此人們不難看出,雖然全國安全生產狀況呈現出總體穩定、趨于好轉的發展態勢,但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
在此種情形下,應急救援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和突出。眾所周知,我國實施的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但百密一疏,一旦預防失效,就需要應急救援來對災難事故加以處置。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國應急管理和應對處置事故災難的能力,由國家安監總局主辦、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及安監總局國際交流合作中心承辦的“第一屆中國國際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和應急救援論壇暨中國國際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技術與裝備展覽會”,于2007年9月27日上午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開幕。
在本次論壇上,包括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李毅中、交通部副部長徐祖遠、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副主席史玉波在內的政府部門領導、應急救援管理專家、國際組織相關部門負責人共40多名與會嘉賓進行了主題演講。
美國勞工部副部長埃德溫•福克、波蘭國家礦山局局長皮奧特拉•布赫瓦爾德、北京市副秘書長劉志、國家安監督總局副局長梁嘉琨、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副局長王樹鶴、國際勞工組織職業安全衛生與工作環境國際項目部主任町田靜治等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中國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中國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主任王德學主持。
借鑒經驗,提高應急管理水平
作為首位演講者,李毅中指出,符合中國國情的安全生產理論和工作體系初步形成,全國安全生產狀況呈現出總體穩定、趨于好轉的發展態勢,但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任務十分艱巨。
在談及應急救援工作時,他強調,加強應急管理,提高防范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公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是一個世界性的重大課題。中國政府對此問題一直十分重視,中國共產黨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對應急管理作了專段論述,把加強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列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據了解,國家《安全生產“十一五”發展規劃》中,也進一步確定了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和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的重點任務和主要目標。近幾年,國務院下發了4個專門的指導意見,從不同層面、側面對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且每年都召開專門會議進行部署。在各地區、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主要體現在:一是應急管理法制和預案體系初步建立;二是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正在逐步建立;三是各行業領域應急救援體系和隊伍建設得到加強;四是事故救援取得較好的成效。
但同時李毅中也坦言,中國目前正處在工業化加速發展階段,處在事故的“易發期”,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任務還非常艱巨,與先進國家相比,在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和應急救援技術方面還有較大差距。
最后,李毅中強調,要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加強安全生產應急預案體系和法制建設,加快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增強應急救援保障能力,加大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基層基礎工作力度,加大應急科普和宣教工作力度,繼續加大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提高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水平,增強防范和應對事故災難的能力,促進安全生產狀況的持續穩定好轉。
主題演講,贏來掌聲一片
美國勞工部職業安全健康局局長埃德溫•福克作了題為《美國工作場所應急準備和響應》的演講,他結合2007年8月1日在明尼蘇達州阿波利斯城發生的洲際公路橋塌方事件,介紹了美國應急管理的發展沿革,尤其在談到“9.11”事件時,他特別指出,由于當時應急救援指揮部門就在世貿大樓內,所以導致救援指揮失效,這給美國對于突發事件處置指揮、應急系統應有備分響應上了一課。最后,他強調,應急管理要依靠各方共同努力和協作,單靠政府部門是無法完成的,有效的應急預案和公眾的參與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交通部副部長徐祖遠介紹了我國海上應急救援近幾年來取得的成績,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副主席史玉波結合電力系統的工作實際,作了《加強電力應急管理工作,保證電力系統穩定運行》的演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波蘭國家礦山局局長皮奧特拉•布赫瓦爾德先生,介紹了波蘭的應急救援體系,他從波蘭應急救援的組織架構談起,其中主要介紹了高空救援、水上救援、醫療救援、礦山救援等,其中的一些做法受到了與會者的好評。
隨后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劉志代表未能到會的北京市副市長陸昊作了主題發言,他結合將要舉辦的2008年奧運會為主題,詳細介紹了政府部門在群眾密集場所的應急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
來自國內外的40名代表,先后在論壇上做了精采的主題演講,贏來掌聲一片。
技術裝備展,吸引眼球無數
與論壇同步舉辦的第一屆中國國際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技術與裝備展覽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一層展廳展出,來自國內外的109家單位參展。德爾格安全設備有限公司、梅思安安全設備有限公司、巴斯夫、3M、巴固、ABW、加拿大北阿爾博達理工大學、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煤科總院常州自動化研究院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和研究機構參加了展覽。
展品范圍涉及到煤礦緊急救援、化工事故緊急救援、鐵路及道路交通事故救援設備、火災報警設備及消防設備、緊急醫療救護器材和醫藥制品、搶險救生器材及個體防護裝備等。
李毅中、王德學、徐祖遠、史玉波等領導,在參加完上午的論壇后,又饒有興致地參觀了展覽。在長春金鷹智谷科技公司的展臺前,李毅中細致地聽取了公司技術人員對“能抗爆炸救生帶”為核心的煤礦快速救援系統的介紹,并詢問了產品的性能情況。
在廈門礦通科技有限公司的展臺前,李毅中在了解了該公司450MHZ礦井無線漏泄移動通信平臺的抗干擾能力,以及產品的防水、防爆等方面的性能后,對公司總經理李雪平說:“要繼續努力,開發更多更好的產品。”
在露天展臺前,他還細致地詢問了向日葵國際集團公司研發的礦山應急救生艙的抗壓、防水、防爆性能,以及在事故發生后,其可保證人員的最長生存時間等問題。
喜憂參半,應急救援任重道遠
本次論壇為期三天,組委會有關人員認為,論壇和展會取得了預期的效果,來自國內外的政府界、企業界、學術界的人員,進行了充分的溝通,對提升我國應急管理、應急救援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神華寧夏煤業集團羊場灣礦安監處的王宏告訴記者:“聽聽國際應急救援的先進經驗,對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有很大幫助,‘走出去’畢竟成本太高,而應急救援設備展,則讓我們開了眼界。”
河北張家口礦業集團的王愷德則認為:“類似的專業論壇和展會太少了,應該一年或兩年舉辦一次,技術設備的發展速度很快,每年都有新的設備產生,光靠企業自身去了解是不夠的,一次展會可以集中展示,企業可以集中了解,這對于企業應急救援設備的采購裝配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但是,一些國內企業界的安全生產負責人在參加完論壇后,也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們認為,安全生產與生產指標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這使得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壓力巨大,如不解決這一根本矛盾,安全生產事故少發難于長久保持。
而一些參展商對于產品侵權問題也深惡痛絕,山西吉天利科技實業公司副總經理張煥義告訴記者,他們開發的專利產品,是應對礦井發生自燃而設計的,已取得國家發明專利9年了,但侵權產品在市場上時有發現,打假成本已困擾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如何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仍值得人們深思。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百舸爭流 盛事看招
下一篇:游刃于思想與實踐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