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出版的《上海鐵道報》,頭版頭條刊登的兩則消息,令人振奮。一則是上海電務段職工整治安全隱患一絲不茍,更換6208塊芯片無一差錯;一則是徐州北站職工防止車輛溜逸不松勁,自安全專項整治活動開展至今,這個站針對車輛防溜的“兩違”通知書發放比去年同期減少了44%.這兩則消息表明,在這兩個單位,“安全第一”已成為職工的自覺行動。
我們常常講“安全第一”,但在實際工作中,真正像這兩個單位職工那樣做到“第一”,卻不是那么容易。當安全與效率發生矛盾時,個別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提高效率,謀取更多的收益,而不知不覺把安全丟到了腦后。當整治安全隱患亟待一絲不茍時,個別人有得過且過、應付差事思想,甚至簡化了作業程序,埋下了事故隱患。當防止各類事故苗子需要不松勁時,個別人產生了厭倦情緒,精力不那么專一,勁頭也不如開始時那樣足了,漸漸地,事故苗子釀成了大禍……
諸如此類的表現,說明我們隊伍中的某些人,并沒有把“安全第一”放在心上。盡管他們有時將這個口號喊得很響,但真正做起來,卻把安全擺到了“第二”或“第三”的位置上。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呢?究其原因,主要是某些人,根本沒有把抓安全與落實以人為本的方針緊密聯系在一起。他們不明白安全大如天,不清楚安全利益高于一切。有時,他們也搞安全反思和安全檢查,那是做樣子給領導看的。有時,他們也喊有關安全的口號,那是唱高調給別人聽的。他們是“天橋的把式光說不練”,因此,在他們那里出事故是在所難免的了。
“安全第一”是做出來的,不是喊出來的,不是開會開出來的,更不是擺樣子擺出來的。我們應該經常想一想:在繁忙的工作中,是否真正把安全放在了首位?是否做到了“高標準、講科學、不懈怠”?頭腦中“安全第一”的位置有沒有偏移?切莫光練“嘴頭功夫”,安全,說起來重要,做起來不那么重要。我們應該增強責任心,像中央電視臺播音員羅京那樣,奉獻出高質量的勞動,26年不出任何差錯。我們應該把安全反思、安全檢查經常化,保證各種設備永遠處于最佳狀態,不允許有任何失控的現象出現。我們應該徹底整治安全隱患,不留任何死角,不給事故以可乘之機。總之,“安全第一”不是口號,而是“丁是丁卯是卯”的實際行動。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班組安全會缺乏“實細活精”
下一篇:安全哪來“閑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