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名稱:氯處理裝置跑氯。
發生日期:1989年7月。
事故經過:某廠在高溫季節曾發生二次跑氯事故。一次是生產過程中,從處理裝置中跑氯,造成8人不同程度的氯氣吸入。第二次跑氯是全廠大修后開車處理淡氯氣時跑氯,有二人氯氣吸入。
原因分析:(1)事故處理裝里是一組由噴淋塔、尾氣鼓風機、貯槽、泵組成的吸收系統。事故氯氣通過該系統,用20%堿液循環吸收而達到阻止氯氣排放大氣。吸收后的堿液生成NaOCl作副產品。處理氯氣量則受設備大小和反應條件限制。如果處理時間過長,堿液濃度偏淡或呈中性,即可能跑氯。
(2)氯和堿的反應,是放熱反應,在處理過程中熱量不能及時移走,溫度上升較快。一旦上升到60℃以上時,即使堿濃度較高亦不能吸收,且生成的NaOCl亦能分解。
(3)吸收液始終在堿性狀態下進行反應,當反應液偏酸性,則已生成的NaOCl將全部分解放出氯氣(俗稱過氯)。
(4)堿液與氯反應除生成NaOCl外,尚有部分NaOCl生成。由于吸收塔系噴淋塔,噴嘴一旦受堵,影響吸收效果,進塔后的氯氣就從尾氣鼓風機跑出(堿液濃度偏高含鹽亦高)。
(5)凡屬堿吸收處理氯氣或制取次氯酸鈉的塔組,都應注意上述內容(包括石灰乳吸收氯氣)。
教訓:(1)為防止事故狀態氯的及時處理,應考慮與氯壓機運轉、電解系統管網聯鎖。
(2)處理裝置始終處在戒備狀態,要求像對待關鍵設備一樣,每天對該裝置必須進行試運轉,確保良好狀態,確保內容有:
①噴嘴無堵塞現象,可從流量上測知;
②堿液濃度不能高,更不能偏低,保持在12~20%;
(3)在處理氯氣時要控制溫度或尾氣出口含氯量(可考慮用微量氯監察儀加以監察)。
(4)定期排放貯槽內結晶鹽和其它不溶物。
(5)處理裝置除確保動力電源外,還應考慮備用電。
上一篇:浙江某廠液氯貯槽跑氯事故
下一篇:吉林某廠泡沫塔跑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