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火力發電企業的安全狀況綜述
據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2006年全國電力安全事故通報》,2006年全國發生電力人身死亡事故48起,死亡106人。其中電力生產人身死亡事故13起,死亡17人;電力建設人身死亡事故35起,死亡89人。2006年全國電力系統重大人身死亡事故15起,死亡68人。
據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2007年上半年全國電力安全事故通報》,2007年上半年,全國發生電力人身傷亡事故15起,死亡32人。其中電力生產人身傷亡事故6起,死亡6人;電力建設人身傷亡事故9起,死亡26人。2007年全國電力系統重大人身傷亡事故4起,死亡19人。
在以上兩個通報中,電力生產人身死亡事故共19起,死亡23人,絕大多數為火力發電企業發生的事故。由此可見,火力發電企業的安全形勢仍然十分嚴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火力發電企業的安全管理多處于被動的“事故追究”型,缺乏以人為本的法制和人文環境。不出事故則一俊遮百丑,出了事故則從企業或局部的利益出發,爭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2.沒有把安全作為基礎來抓,對安全心存僥幸,遇到效益與安全發生矛盾時,不是把安全擺在首要位置,而是考慮效益的需要,進而在具體工作實踐中降低了對安全的要求和標準,從而人為地制造了種種安全隱患,使安全工作陷入了被動的困境。
3.安全意識淡漠,缺乏對安全生產極端重要性的認識。有些職工片面地認為安全只是上面領導的事、安監部門的事,與自己無關;另一方面是治標不治本,沒有將安全落到實處,窮于應付。出了事或有了事故隱患時,講一通話,批評一通,發通牢騷,而不是認真落實防范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將安全做實、做細。
盡管各大火力發電企業對安全生產可謂非常重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精力,但安全狀況仍不盡如人意!斑`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一定違章”,少數職工存在著投機心理,而多數企業也習慣于就事論事地抓安全教育、消除設備缺陷。誠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但要真正的實施法制化管理,單靠幾個領導或安監人員的努力是不夠的,它需要全員的參與,全體職工共同提高安全意識,營造一個講安全的氛圍。舉一個例子:日本人進入旅館時,首先不是看菜譜,而是看它的安全通道是否通暢,這就是一個安全意識的問題。安全的思維方法決定了人的安全意識及安全行為,只有建立一個完整的安全文化體系,以良好的安全氛圍和系統的安全文化熏陶人,使職工在潛移默化中把安全生產當成一種自覺行動。
火力發電企業安全文化的內涵、功能和作用
1.火力發電企業安全文化的內涵
火力發電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是近年來火力發電系統提出的一項安全生產保障新對策,是以人為本,以發電生產與電力員工的價值在安全取向上的統一的安全行為規范。
2.火力發電企業安全文化的功能
火力發電企業安全文化主要有導向、凝聚和規范等功能。對于電力生產企業,安全生產無疑是確保實現發電電量至高目標的必要條件。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能使企業和職工雙方充分認識到安全對實現共同的發電電量目標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明確企業生產經營發展的目標、方針。
3.火力發電企業安全文化的作用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火力電力生產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常常是有可預見性的,職工對安全因素的認知和判斷力顯得異常重要。企業安全文化的建設,實際上是不斷地教育、啟迪和開發職工明白安全意識、態度、行為習慣等,能幫助對生產發電運行過程中的各種現象產生相應的安全反響或行動,自覺做到“三不傷害”。因此安全文化建設具有導向、安全思維的啟迪和開發、安全意識的更新、安全行為的規范等作用。
火力發電企業安全文化的建設和培育
火力發電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基礎的工程,如何做好火力發電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1.引導職工樹立正確的安全價值觀
發電企業的效益就是發電量,安全生產了,才有電量,企業和職工才有收益,反之否之;鹆Πl電企業應加強全員安全思想觀念教育,建立安全第一的哲學觀、安全就是效益的經濟觀、預防為主的科學觀,使職工在內心深處真正的意會并烙印安全生產的理念,并形成安全習慣性行為,變“要我安全”為“我要安全”,向安全要效益。
2.建立健全并認真執行安全制度和安全規范
安全制度和安全規范是職工的行為準則。企業有了健全、合理的安全制度和安全規范,職工的生產行為和生產設備才有安全的保障。事實證明很多傷亡事故的發生,并不是由于安全操作規程不合理、安全技術方案不科學、安全規章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引起的,而是有章不循、不按安全規范的標準去做、工作不負責任和缺乏科學態度造成的。企業應經常組織有關職能部門、專業技術人員開展檢查監督。通過檢查監督,及時制止違章指揮、違章作業等不安全行為,及時發現、摸清安全制度及安全規范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漏洞和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從而不斷地總結和完善,促進安全制度和安全規范的正確有效。
3.強化安全教育和培訓
教育和培訓可通過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對職工進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專業安全課程教育,如定期分專業組織開展安全技術培訓,向職工傳授安全生產知識、安全生產技術規范;組織開展安全技術練兵活動,強化職工安全技能,提高職工在事故狀態下的應急處理能力;利用交接班會、安全日活動、安全例會等,傳達上級部門的安全生產文件及會議精神、通報安全生產信息、分析安全生產形勢、落實安全生產措施;對已發生的事故,及時組織召開事故分析會,分析事故經過、查找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訓,提高職工防范同類事故的能力;建立企業安全事故陳列室,經常用正面經驗、反面事故和血的教訓教育全體職工,使全體職工牢固樹立“生產必須安全,安全為了生產”的意識;運用網絡、電視、廣播、黑板報等多種宣傳媒介,采取安全講座、安全知識競賽、安全演講、安全技術交流會、安全座談會、安全獎勵表彰會、安全圖片展覽和播映安全技術科教片、安全事故片等形式,廣泛宣傳安全基礎知識,傳播先進企業的安全文化。讓安全文化體現在企業運行的全過程中,讓職工多方面多層次地受到安全文化的熏陶,從多個角度向職工的思想滲透,從而充分調動職工的安全主動性和創造性。
4.提高裝置本質安全化程度
生產裝置的本質安全是指發電設備、發電作業環境的安全不是靠外部附加的安全裝置和設施,而是靠自身的安全設計來進行本質方面的改善,即使在產生故障或誤操作的情況下,設備和系統仍能保證安全。生產現場所有的勞動保護、安全生產、安全活動方面所用的設備、設施、工具、儀器儀表、材料;防護(保護)用品;預警、報警裝置和儀器;事故監測系統;防火、防腐、阻燃、隔音、隔熱、保溫、防輻射防護材料等,他們本身的性能及構成的系統,是物質基礎,他們的本質安全化程度是保障企業安全生產的物質條件;鹆Πl電企業生產過程,要經常性地對生產過程中的設備、儀器、儀表等檢查,并認真維護和保養,及時消除缺陷。搞好機械、電氣設備等方面的技術改造,提高裝置自動化控制水平,減少設備和人為操作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定期組織有關的專業技術人員,對整個發電生產過程開展安全性評價,加大安全生產資金、物力的有效投入,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逐步提高發電設備本質安全化程度。
5.改善作業場所的安全環境
良好的工作環境,有利于企業職工的身心健康和裝置安全生產;鹆Πl電企業應加強日常設備的維護工作,及時消除生產現場設備、管道、閥門等的跑、冒、漏、滴,認真治理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塵毒、減少有害物質對作業環境的污染和職工的健康危害。保持發電機組檢修生產現場干凈衛生,工作場所布置合理,零部件、工器具擺放整齊有序,設備、電氣安裝標準規范,工具選用安全、合適等,能引導職工的安全行為,激發職工的安全生產熱情和責任,以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調節和維護生產。在發電生產各危險設備、管道、區域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標志、安全線、防護欄等,能引起職工注意,進而采取相應的防范。安全通道、消防通道暢通無阻,有利于在事故狀態下的應急處理。
營造火電企業良好的安全氛圍“預防為主”是火力發電企業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則。長期以來,有不少人認為,只要有生產,就難免有事故,常用“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話來為事故開脫罪責,這種認識對生產是十分有害的。所以,要使事故處于“可控”和“在控”狀態,關鍵還是要糾正人們固有的思維模式,樹立正確的安全思想,培育先進的企業安全文化,營造企業良好的安全氛圍——安全文化場,給每名職工以安全感,這種內驅力能使大家互相進行安全監督,形成共同承擔企業安全風險的凝聚力。
實踐證明,火力發電廠在開展安全性評價和危險點分析法在控制“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環境的不安全因素”方面成效顯著,如廣西大唐桂冠合山發電有限公司通過在2005年開展安全性評價和危險點分析、建立標準工作票庫、開展危險源評估以來,針對存在的危及職工安全的問題和隱患狠抓整改,可以說目前合山發電公司在工作場所和工作環境方面已經有了質的飛躍。但就目前合山發電公司的安全情況來看,安全性評價和危險點分析對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方面卻收效不大。如有些部門習慣于把安全口號和規章制度掛在嘴上,忽視安全監督檢查;不能很好地將安全制度、安全措施落實到具體的工作和實踐中;對安全活動、事故通報和安全簡報缺乏事前、事后的認真分析、學習和總結,缺乏與自身的工作實踐相聯系的意識和作風,缺乏一抓到底、一管到底和舉一反三的工作態度和學習精神,沒有起到真正安全教育作用的目的。沒有一種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的安全機制,職工也就沒有形成預警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作業習慣,相當多的人不能自覺的執行安全法規,或在執行中大打折扣。真正的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恐怕只有依靠安全文化的培育,營造一種良好的安全氛圍,形成“人人抓安全、人人講安全、人人管安全”的局面,才能真正將安全做好。
如果有了良好的安全氛圍,讓“要我安全”變成了“我要安全”再到“我會安全”,營造一個良好的安全文化建設氛圍,各大火力發電企業長治久安的安全局面一定會到來。
上一篇:如何搞好企業安全文化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