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企業都有短板,這是對手攻擊的主要目標,也是企業的死穴。《短板》一書如是說。
其實短板就是弱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弱點誰都有,但如果不采取措施,任其一直存在,就有可能成為企業的致命傷。就好像一只木桶的一塊板比其他板短,盛不了太多的水一樣,怎么辦?補齊。我們應該取長補短。取別人的長,補自己的短。當然,這取人之長不是想辦法把有長處的對手置于死地,而是真正地學。補短也要實實在在地補,而不是裝模作樣地僅造出補短的聲勢。否則,木桶還是木桶,短板還是短板。我們鐵路企業的安全檢查,其實是查找短板的一種有效手段。但如果我們只是走過場,沒有真正從中找出安全生產的薄弱點,加以根治,最終也會導致整個安全鏈條的崩潰。對于我們的服務質量也是同樣的道理。口號喊得震天響,卻總是原地踏步,沒有站在旅客的角度真正為他們著想,最終肯定會失信于旅客,結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還是用書中的一句話來結束吧。從實踐中獲得理想的“木桶效應”首先需要什么呢?那就是從現在開始警惕短板!
上一篇:自己也需時時“安檢”
下一篇:不能忘卻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