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安全月里,許多公司開展了精彩的安全知識競賽。選手們游刃有余的安全知識演繹,除了留給我們精彩的記憶之外,還引發了我們關于安全的深長思索:我們要借助安全月安全知識競賽的契機,讓我們拓開眼界,看到自身的優勢,同時也不忽視與其他單位相比的不足。全面普及員工的安全知識,提高全員的安全素質,這才是滿園春色,而不是競賽場上的一枝獨秀。那么,提高全員的安全素質,首先要做的就是具備鑒別危險與安全、分析風險的“火眼金睛”。
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全新的濃烈的現代安全觀念占據安全理論的主導地位。它強調沒有任何一種事物是絕對安全的,任何事物中潛伏著危險因素。也就是說,安全與危險只是相對的。一個事物或一種情形或環境的安全或危險,是人們的主觀判斷。“主觀”就意味著判斷有誤差,有人為的因素在里面。這就要求員工要慧眼識危險,避免事故的發生,或者減少事故發生的頻率或者事故發生后降低嚴重程度。練就火眼金睛除了員工要有豐富的安全經驗、強烈的安全責任、細膩的安全心理外,還要有高超的安全技術。掌握安全技術之一就是員工對自己作業的場地環境、設備或設施、相關作業人員等的全面的安全風險分析、辨識能力。分析、辨識的范圍著眼點涵蓋所有的人員、場地和設備,不能有遺漏;也要考慮到正常、非正常和緊急情況三種狀態,不能局限于當前的一種狀態;同時包括過去、現在和將來三個是時間節點上的考慮。
辨識出的危險源要進行評價。通俗講就是看你分析出的危險能夠發生事故的概率、頻次、嚴重程度、波及的人員或設備等的危害評估。根據你的危險等級的評價,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適用性較強的,且簡單易懂的評價方法,就是風險評價方法:D=LEC. 其中D代表的是風險值,就是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嚴重程度。L代表的是發生事故的可能性。E代表的是員工工作期間在危險環境中出現的頻繁程度,也就是說,一天幾次或者一周、一個月幾次等。C代表的是事故發生后,造成的嚴重程度。也就是事故發生后事故造成的人員傷殘、死亡的人數等。每一項的具體分值如下:
發生事故的可能性(L)
分值 |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
10 |
完全可以預料 |
6 |
相當可能 |
3 |
可能,但不經常 |
1 |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
0.5 |
很不可能,可以設想 |
0.1 |
極不可能 |
分值 |
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
10 |
連續暴露 |
6 |
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 |
3 |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
2 |
每月一次暴露 |
1 |
每年幾年次暴露 |
0.5 |
非常罕見地暴露 |
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C)
分數值 |
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 |
100 |
大災難,許多人死亡 |
40 |
災難,數人死亡 |
15 |
非常嚴重,一人死亡 |
7 |
嚴重,重傷 |
3 |
重大,致殘 |
1 |
引人注目,需要救護 |
危險等級劃分(D)
D值 |
危險程度 |
風險分級 |
>320 |
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 |
1 |
160-320 |
高度危險,要立即整改 |
2 |
70-100 |
顯著危險,需要注意 |
3 |
20-70 |
一般危險,需要注意 |
4 |
<20 |
稍有危險,可以接受 |
5 |
舉個例子說,溶劑油罐區的危險評估。溶劑油罐區有防靜電措施、防雷措施和人員的安全操作規程、個體防護措施以及設備維護、保養等方面規章制度,都是為了防止事故發生的措施。所以發生事故的可能性(L)是“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分值應是1;員工在溶劑油罐區巡檢、維修、操作等作業時,人體就處于這種危險的環境之中。根據暴露的頻繁程度,其人體暴露在這種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E)就是: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分值為6;眾所周知,溶劑油是易燃易爆品,一但發生事故,可能造成很嚴重的后果。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C)就是:災難,數人死亡。分值是40。最后,我們將L、E、C的結果相乘:D= L(1)*E(6)*C(40)=240。根據危險等級劃分對照表,找到D相應的級別是:240。處于160-320之間,屬于2級,危險程度是:高度危險,要立即整改。由此辨識出溶劑油罐區為危險源。根據以上我舉的例子,每一個崗位的員工,都可以動手試一試,分析一下自己工作的環境、設備等是不是有危險因素。或許,你可以在風險評估中查找到重大隱患呢。
正如在安全知識競賽場上有一時的勝利者,沒有永遠的冠軍一樣。安全管理只有過去的榮譽,沒有未來的驕傲。所以,安全管理的腳下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安全探索的腳步也沒有一刻的停歇。同時安全管理也不是一兩個員工或部門的工作,他需要全員安全意識、安全技能的普及、提高。一木不是林,萬樹才成森。讓我們圓睜慧眼,積極行動起來,運用危險源評價方法,分析身邊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