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是全國最早開展危險化學品專項整治的省份之一。早在2002年的2月,在全省范圍內進行危險化學品安全專項整治的方案就已經下發。兩年多來,他們立足實際,扎扎實實地展開專項整治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黑龍江省是化工大省,現已初步形成了以“西油東煤”為依托的石化煤化產業格局。
隨著石化煤化產業的不斷發展,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不斷增多,截至目前,全省共有6967個危化品單位,其中生產單位392個,儲存單位104個,經營單位4472個,使用單位1317個,運輸單位572個,危險化學品包裝物、容器生產單位110個,廢棄物處置單位14個(含在危險化學品生產單位中,還沒有單獨專業的危險化學品廢棄物處置單位)。生產、儲存、經營、運輸和使用危化品的單位有近70%集中在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大慶、綏化六個城市。
危化行業高速發展,安全監管面臨挑戰。一段時期以來,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生產局面堪憂,有關部門安全監管力不從心。國企靠多年安全管理之慣性,才使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一批批企業改制,個人興辦的小型危化企業也活躍于市場之中,而在這種形勢下接手對危化品安全生產進行管理的地方各級安監機構又是新班子新面孔,熟悉危化行業、有危化專業知識的人員極度匱乏。
近兩年,黑龍江省的危化品安全監管人員,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建立完善安全監管體系和“隱患自除、問題自糾、責任自負”的內部自我約束的安全管理體制和機制,以建立目標清晰、責任明確、監管到位、科學有效的長效機制為工作目標,突出重點,采取各種有力措施,加大隱患整改力度,使全省危化行業的安全生產環境有了進一步改善。開展專項整治兩年來,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安全狀況良好。
加強領導,把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當作大事來抓
危險化學品一旦失控,將對人民生命、財產和環境造成巨大的損害和破壞。因此,黑龍江省各級在每年的安全生產工作會議上,都對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進行部署。并按照上級不同時期的工作要求和工作中暴露的問題,適時召開政府常務會議、安委會會議、部門間協調會議,采取措施,解決問題,落實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的各項工作。今年4月份,其他省份連續發生危險化學品重特大事故,引起省長張左已的不安,在4月27日國務院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后,張左已在接著套開的全省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上作了重要講話,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4月29日張左已又深入到中油哈爾濱市分公司、哈爾濱市液化氣公司、哈爾濱華爾化工有限公司等3家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檢查安全生產情況。全省各(地)市的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也都紛紛深入企業一線檢查工作。在石化重鎮大慶市,市長蓋如垠出任危險化學品專項整治領導小組的組長,將危化品安全專項整治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切實加大了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力度。為了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省安委會將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納入每年對各地的考核目標體系中,落實責任制。
為了進一步加大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力度,在本次機構改革中,將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升格為省政府正廳級的直屬機構,設置了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處。各地也結合政府機構改革,成立專門負責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內設機構,這些都為下一步開展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明確了工作職責,初步建立了危險化學品監管的新體制
按照《條例》規定,省安委會明確了安監、公安、質檢、環保、鐵路、交通、衛生、民航、郵政、工商等各職能部門的責任。各部門按照“分工負責、分口把關、相互配合、齊抓共管”的原則,積極開展工作,初步建立了對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儲存、運輸、使用和廢棄物處置各環節安全監管的新體制,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工作初步形成了政府統一領導,安全監管部門牽頭,各職能部門協同作戰、相互配合的局面。
初步建立了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新機制,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逐步步入法制化、規范化有序運行的軌道。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在工作中著重抓危險化學品的“源頭管理、過程控制、應急救援和事故查處”四個環節的監管工作,初步建立了規范、有序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運行機制。
1.抓源頭管理,嚴格市場準入。近兩年來,他們對全省60余個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開展了預評價和“三同時”審查工作。按照《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的規定,對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進行了《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的審批工作,截止目前,全省共審批發放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3425個(包括對殺鼠劑經營企業發放的臨時經營許可證1257個)。
2.抓過程控制,加強了隱患整改工作。通過開展對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的調查摸底綜合匯總工作,基本摸清了全省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的數量、分布、類型和基本情況。通過對照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督促企業開展自查、自糾、自改。通過安全評估,進行有的放矢的管理。全省已完成應評估企業總數的95.9%,各地按照評估情況開展了分類指導工作。各級安全監管人員對企業運行過程中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進行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隱患,區分不同情況,依法采取限期整改、停產整頓、關閉取締等措施。對隱患整改實行了“四定”,即:定計劃、定措施、定時限、定人員,進行全過程的動態監控。通過開展對重大危險源的普查工作,為下一步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管理奠定了基礎。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共普查重大危險源2329處,。
3.制定預案,提高應對事故的能力。近兩年來,我省13個地市和農墾、森工系統,已有10個地市、系統制定了本地區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預案。其中齊齊哈爾市的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在“8·4芥子毒氣泄漏”事件中得到實際運作的檢驗。同時,齊齊哈爾市建華區等危化品從業單位集中的區縣已經開始不定期組織進行應急救援演練。全省初步建立了以企業為主的化學事故應急救援網絡,增強了應對重特大化學事故的搶險救援能力。
4.嚴格事故查處,嚴肅責任追究。對發生事故的單位,嚴格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追究。專項整治工作開展兩年以來,黑龍江省僅于2002年11月13日,發生1起死亡4人、重傷1人、直接經濟損失18.5萬元的危險化學品重大爆炸事故。按國務院302號令,對這起重大責任事故負有行政責任的4名有關人員給予了行政處分和黨紀處理。
打好基礎。初步建立了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支撐體系
在安全評價中介機構的建設上,目前全省具有危險化學品安全評價資質的中介機構已經達到34家,其中具有國家資質的11家,臨時資質23家,基本滿足了社會需求。在安全培訓機構的建設上,目前全省共有二、三級資質的培訓機構28家。通過與相關培訓機構的合作,對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1萬3千余人進行了安全培訓,增強了其識別、處理危險化學品的能力。同時,還成立了黑龍江省化學品登記注冊中心,承擔全省危險化學品登記的具體工作,為全面開展危險化學品登記工作和建立各地區危險化學品動態監控管理信息系統奠定了基礎。在建立相應的專家工作機制上,制定了《黑龍江省安全專家管理辦法(試行)》,按照《條例》的規定完善了專家審查制度,目前全省已有30余位化學品安全專家納入工作站管理。
深化專項整治,安全生產環境進一步改善
今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緊急通知》下發后,全省各級安監機構迅速行動,結合專項整治工作任務,以“五整頓、兩關閉”工作為重點,全面開展了對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的排查。85家企業被列入“五整頓、兩關閉”名單;列入“安全距離不符合要求”名單的28家企業已經全部采取了搬遷、關閉、停產等措施。
通過專項整治的監督執法工作,打掉了一批非法從業單位,關掉了一批不具備基本安全生產條件的單位,消除了一批隱患,提高了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的安全生產水平,進一步改善了全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環境。
以典型引路,開展試點工作
2002年,在全省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整治工作的起步階段,他們選擇危險化學品安全工作基礎較好的地區和單位,確定了10個縣和11個區以及69戶從業單位作為專項整治的試點單位。試點單位率先開展工作,及時總結經驗,并在全省推廣,推進了各項工作的全面開展。
下一篇:廣鋼的危險源辨識及控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