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在繁華熱鬧的城市里,還是在四通八達的公路上,初到這里的中國游客會發現,乘車走遍芬蘭全國各地,見不到一名交通警察,更見不到類似“寧停3分,不搶1秒”這樣的警示標語。
然而,高速公路上的車流井然有序;鬧市區的交通忙而不亂,暢通無阻;各種機動車、自行車以及行人都自覺地各行其道。特別是在路口,行人都會耐心地等到綠燈亮了才橫穿馬路,就連孩子們也是如此守規矩。
芬蘭公民這種較高的素養和社會公德,不僅與接受的高等教育程度有關,更應歸功于芬蘭交通安全教育協會在全國范圍開展的“從娃硅抓起”的兒童交通安全教育工作。
芬蘭交通安全教育協會成立于1992年,主要工作是對芬蘭兒童進行預防性的交通安全教育,增強孩子們的交通安全意識,并幫助遭遇交通事故的兒童盡早恢復健康。為了有效地開展這項工作,該協會出版發行了各種有關交通安全教育的材料和教材,其中最主要的教材是為4歲至12歲兒童編寫并附帶光盤的《兒童交通安全指南》。這份上百頁的教材是在專業人員的參與下編制的,主要向兒童傳授最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識,涉及到兒童在陸上、水上以及公共交通中的安全問題。例如,如何識別各種交通標志;騎自行車時要戴頭盔,要走自行車道;在水上乘游艇時要穿救生衣等等。目前,這套教材已在芬蘭全國基礎學校的低年級以及幼兒園中廣泛使用。
為兒童編制交通安全教材并非易事。為了避免枯燥地灌輸宣傳內容,生動形象地向孩子們描述交通規則,協會專門聘請一位從事交通安全教育并精通繪畫的老師配合教材內容繪制了90多幅插圖。這些插圖簡潔生動,一目了然,并帶有芬蘭人特有的幽默感。老師在對孩子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時,一邊向孩子們出示圖畫,一邊結合圖上的內容進行講解。許多插圖還就同一內容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對照,告訴孩子們哪種行為是錯誤的;哪種行為是正確的,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該協會每年在芬蘭全國各地巡回開展兒童交通安全教育活動,并在幼兒園和小學校舉行“交通安全教育日”活動,由專業人員和交通警察給孩子們講述基本交通安全知識。該協會還建立了自己的網站,開通交通安全宣傳和信息熱線電話,出版發行自己的報紙《兒童交通安全》,刊登專家撰寫的有關交通安全方面的文章以及通報協會舉行的各種活動等。
芬蘭交通安全教育協會《兒童交通安全指南》發行經理蒂莫.曼尼寧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兒童交通安全指南》在芬蘭已是家喻戶曉,目前已翻譯成英文,打算在其他國家發行。他特別強調說,《兒童交通安全指南》也將在中國出版發行,目前部分內容已翻譯成中文,希望這本教材不久能同中國兒童見面。
下一篇:日本:防災活動全民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