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河南落寧境內爆出驚人新聞:一輛裝載著11噸氰化鈉的罐車在山中土路上顛覆。劇毒液體沿著溪水流進洛河,洛河的下游連著黃河。這兩條河是沿岸難于計數的人賴以為生的水源。11噸氰化鈉,其毒量足以殺幾百萬人。幸虧兩只率先“品嘗”的山羊頹然倒地讓人們知道了水中的殺機。當地政府火速調查、毫不遲疑地利用廣播和電視向公眾發出緊急通知,火速派出解放軍、武警和民兵堵截毒水,拋撒藥品以緩解毒性……不幸中的萬幸是,在各種偶然因素和人力努力下,這次劇毒化學品泄漏事件并沒有帶來更加嚴重的后果。但事情過后,仍讓人們談之色變。
劇毒化學品惹禍的事件近年來已不只一起了。2003年9月,一輛運輸車在陜西省某縣境內由于嚴重超載而翻入丹江支流,10.33噸氰化鈉全部瀉入江中,給國家造成1000多萬元的損失,丹江市還專門為污染區人畜修建了飲水庫渠。幾年前,7噸氰化鈉泄漏在福建省某縣境內,使102村民中毒住院治療,家畜家禽大量死亡,農作物和水源受到污染,農田和山林遭到嚴重破壞……劇毒物質四處惹禍已經讓人耳熟能詳。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筆者從掌握的情況來看,認為危險物品特別是劇毒物品的包裝方面目前存在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其一,危險品生產廠家在對包裝的選擇上有急功近利和單純追求利潤的做法。這是導致劣質包裝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尤其是一些中小企業為降低成本,有意選擇便宜的低質包裝,根本不對產品的危險等級、包裝規定、運輸和使用中存在的各種危險性進行分析、試樣、論證;誰的包裝便宜,就購買誰的包裝,對是否符合危險品的包裝要求不加理會。比如廣東某鉻鹽廠生產的無機氧化物,是國家指出的二級危險品生產廠。但是該廠在選擇包裝物時只單純考慮經濟利益,鋼桶材質選用拉伸性能差的某國的鋼板而不用韓國浦項鋼板制作。只因為這種拉伸性能差的鋼板比韓國浦項鋼板每噸便宜2000元。據悉,氰化物惹禍事件多數由于用劣質鋼桶包裝氰化物,在運輸中由于翻車導致鋼桶開裂而造成。
其二,一些包裝生產企業在生產意識及態度上,存在著嚴重的安全盲點。有些企業完全以賺錢為目的,大量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對包裝內容物是什么、盛裝狀態如何、該采用何種封閉形式,跌落、碼堆、氣密有什么要求等不加分析,能裝能賣就行。
其三,對廢舊危險品包裝容器的管理有待加強。目前,各地市場上搞了不少舊桶買賣市場。由于新舊桶的價格相差好幾倍,一些原盛裝危險品的鋼桶,未通過跌、碼堆、氣密等檢驗,只經過所謂的清洗、翻新,又裝上其它化工產品流入市場,造成新的污染,嚴重危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對社會造成極大危害。
其四,有關政府部門應加強對危險品運輸的安全管理。國家對危險品的運輸早有各種規定。但是一些運輸企業,不管有無危險品的運輸資格,不顧運輸危險品的要求,只要有利益,無證也敢裝車,超載也敢上路,造成各種交通事故、危險品泄漏事件不斷。這些情況,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強管理,依法治理。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下一篇:加油站實施有效管理的幾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