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輕軌等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以其高效、快捷、環保等優點,成為緩解城市交通和減少污染的有效手段,然而這項高科技交通系統也存在前期投資大、后期電能消耗大等特點,如何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進一步落實節能環保目標呢?昨日,成都地鐵就此宣布,地鐵4號線將在1、2號線建設管理的基礎上,繼續擴展、挖掘科技、環保技術、力爭將地鐵4號線建設成為環保節能線路。
國內首創區間自然通風
成都地鐵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在地鐵1、2號線建設管理中,地鐵公司嘗試性地進行了節能環保方面的研究和實踐,大膽采用國內首創的區間自然通風技術(即在地鐵區間隧道的頂部每隔一定的距離開設與外界大氣直接接觸的通風豎井,使外界的空氣與隧道內的空氣實現交換),每公里節約造價上千萬元。與此同時,地鐵1、2號線還謹慎采用變頻控制技術和冰蓄冷技術,節省電能的同時增加供電利用率。
挖掘潛力縮小車站規模
地鐵1號線車站普遍長度為180米,在討論中,各方專家認為,進一步優化相關功能設備管理用房將可能較大程度縮小車站規模。減少用地,節約運營環控成本。成都地鐵專家表示,在4號線的建設過程中,成都希望在1號線的基礎上合理合并相關功能設備管理用房:如通信、信號設備室合并;通信、信號電源設備室合并;會議室和站務室合并等,并進一步優化隧道通風及環控系統設備用房和降壓所、通風空調電控室的面積,以此實現4號線車站長度縮短、節約工程造價的目的。
屏蔽門將設計屏蔽閥
優化屏蔽門系統,提高通風效果,節約電費支出是成都地鐵4號線希望采取的又一項節能措施。地鐵相關負責人透露,根據國內外城市地鐵運行經驗優化屏蔽門系統設計方案,即在屏蔽門上方設置500mm左右高度的屏蔽閥。在夏季關閉屏蔽閥,使車站內的空調冷負荷大為減小,從而大幅降低通風空調系統的初期投資和運行費用。在冬季打開屏蔽閥,使隧道空間與車站內部空間連通起來,將列車運行所產生的熱量帶入車站,充分利用活塞風這種最節能的通風方式,以調節車站內的環境溫度。與此同時,成都地鐵4號線更多地考慮通過運用軌道減振器、彈性短軌枕整體道床降低振動影響;通過修建聲屏障達到降噪目的;通過建立雨水收集系統避免污水影響環境;通過使用節能電器節省用電等等。
相關資料:地鐵4號線
按成都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4號線初步規劃西起溫江,途徑江安河、蘇坡立交、騾馬市、雙林路、十陵等站點,東止于西河站,線路全長38.9km,設車站19座。其中,地下線長約20.21公里,地上線長約18.69公里;高架車站8座,地下車站11座。預計年底動工。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下一篇:環保理念如何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