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執行一年:六成消費者開始環保購物
2009-07-17
來源:太原日報
| 瀏覽:
評論:
收藏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
國家統計局太原調查隊近日公布的相關調查結果中其中一項顯示,"限塑令"執行一年來,太原市商家基本上營造出一個文明購物、環保購物的和諧氛圍,環保的購物方式已經逐漸深入人心,綠色購物的風潮正在形成--
昨日,在美特好超市銅鑼灣店,幾位市民買了些日用品,都沒有購買塑料袋,而是各自掏出環保布袋,拎回家。
眼下,這樣的場景在每一個大型超市都能看到。
"限塑令"已頒布一年,一年來,它到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一紙"限塑令"到底從多大程度上堵住了塑料袋涌入市場的腳步?國家統計局太原調查隊近日深入到太原市部分集貿市場、超市、副食商場,通過填寫調查問卷、座談面訪等形式,對消費者、個體商戶及市場管理人員進行了調查,發現64%的消費者能夠自備購物袋或用菜籃子。
超市:執行良好 據調查了解,自"限塑令"發布后,太原市各大超市、商場采取多種方式向群眾宣傳限制使用和生產塑料袋的目的意義,并嚴格執行"限塑令",不再提供免費塑料袋,而且執行得堅決徹底;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有64%的消費者能夠自備購物袋或用菜籃子,有58%的消費者塑料袋的用量比限塑前減少,環保的購物方式已經逐漸深入人心。消費者逐漸養成了自備購物袋、提籃、環保袋或當時購買購物袋的習慣,有的消費者徒手帶走商品。
調查的所有超市、食品商場,都公示了各種塑料袋的規格,有大號、中號、小號等多種購物袋,價位均在0.3元-0.1元之間。從各大超市、食品商場了解到,實施"限塑令"以來,塑料袋的使用量明顯下降,據對某大型超市調查,現在收費塑料袋的使用量比限塑前減少70%。
集貿:遭遇尷尬 相比超市牞"限塑令"在集貿市場遭遇了尷尬局面。集貿市場由于是零散的商戶,沒有統一的購物出口,管理比較困難,特別是菜市場的個體經營者免費提供超薄塑料袋的現象仍普遍存在。
據對集貿市場的個體經營者調查了解到,90%的經營者支持國家頒發的"限塑令"。他們認為這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政策,但同時也表示,目前他們仍然提供免費塑料袋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如出售蔬菜、水果、肉蛋類等生鮮食品,顧客擔心食品衛生問題,不可能將買的食品類放在一個購物袋里,只能用塑料袋單獨包裝。在超市是免費提供連卷袋的,而在集貿市場如果提出塑料袋收費,馬上就會失去顧客,生意就無法做。還有些個體商戶擔心政府沒有統一的法規規定,不能長久推行"限塑令"。
監管:存在盲區 塑料袋的使用已經延續了很多年,而且遍及城鄉的各角落。相對而言,國家出臺的"限塑令"雖然規定"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袋",但沒有從源頭上減少和遏制塑料袋生產的具體措施,工商、環保等管理部門對違規者執法監管力度不強。
對于現在已經流入市場的超薄塑料袋,工商、環保等管理部門沒有采取強制回收的手段,大部分仍然在公開使用,導致部分廠家投機鉆營,暗地里繼續生產。在集貿市場專門從事銷售不合格塑料袋的流動小商販仍在頻繁活動,而且銷量依然不減。個體商戶為了招攬顧客,應付檢查,明著使用收費塑料袋,暗著繼續使用不合格塑料袋。如某集貿市場每天使用近3萬個不合格塑料袋,雖然市場管理人員對銷售不合格塑料袋的流動商販進行過追堵,但由于不法商販的流動性強、行動隱蔽,管理難度很大。
建議:研制替代 調查中,在問及"限塑令"實施遇到的最大障礙時,有32%的消費者認為沒有養成自帶購物袋的習慣,有38%的消費者認為缺少合適的替代品。
塑料袋要禁,絕非一朝一夕。曾經伴隨老百姓日常生活多年的塑料袋要立刻"下崗",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不方便。不少消費者認為,商場應當提供替代塑料袋的廉價環保購物袋,以彌補沒有塑料袋帶來的不便。為此,建議政府盡快出臺優惠政策和加大資金投入,推出更多符合環保要求、低成本、百姓樂于使用的替代品。從長遠看,要杜絕超薄塑料袋進入市場必須從根源著手。"限塑令"固然能夠減少民眾對塑料袋的依賴,但由于購買塑料袋成本低廉,仍有部分消費者和經營者對此項支出不屑一顧。因此,同步推廣其他環保型一次性消費品,限塑令的實施才不會孤掌難鳴。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