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太湖西岸的宜興環科新城日新月異,中國“環保谷”正在崛起。
中國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是全國首個以環保產業為主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無錫“五大新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環科園,所有的道路都在拓寬、改造,一座座標準廠房、商務區、寫字樓、住宅區,展示出環科新城的現代化雄姿;實驗室里,成百上千的科研人員在電腦前埋頭工作,研發出一個又一個環保新發明、新技術、新產品。
當今時代,人們對環保產業的認識逐步深化,一個朝陽產業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騰籠換鳳”實現轉型升級江蘇鼎澤環境工程公司,是兩年前才進園區的一家新企業,盡管占地不多,卻赫赫有名。這家企業運用最先進的生物技術,在治理太湖藍藻中立下汗馬功勞,一舉成為全國知名的環保科研和生產企業。像鼎澤環保這樣的科技型企業,目前已成為環科園的主力。
環科園的轉型升級,是從“騰籠換鳳”開始的。過去,環科園已建成了星羅棋布的企業,可是土地有限,寸土寸金,只有將科技含量低、發展前途小、環保條件差的企業搬走,才能有高新技術企業的立足之地。環科園為此先后完成了100萬平方米的拆遷和2000多畝閑置土地的處置。按照精品工程、現代工程的要求,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和功能性載體建設,相繼完善交通道路、供電線路、污水管線、供水管道、防洪駁岸等主要基礎設施。
“騰籠換鳳”,為環科園譜寫新篇章奠定了基礎。在騰出的廣闊土地上,搭起了一個個載體平臺,“三創”載體面積如今已達33萬平方米。國家級線纜檢測中心不久前投運,江蘇宜興留學人員創業園、服務外包園、金匯商務大廈即將封頂,中央商務區、宜興軟件園進入土建階段,中國宜興國際環保設計園、彩虹科技園正在打下一個一個樁基,各企業研發中心相繼開工,江蘇宜興文化創意產業園、國家級環保會展中心、保利大廈正在辦理開工建設相關手續……環科園載體建設腳步鏗鏘。
創新人才鑄就園區輝煌在宜興環科園,企業科技研發費用占GDP的2.6%,高新技術企業銷售收入占GDP的54.6%,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的53.2%。環保園在提高科創能力、打造自主創新核心競爭力上可謂不遺余力。據悉,該園區先后成立了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級科技孵化器、省中小企業科技服務示范平臺,南大宜興環保研發中心名列無錫市優秀產學研項目第一名,東光微電子成為國家發改委電子信息產業振興和技改項目;14家企業獲得高新技術企業重新認定,6只項目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5只項目分別列入國家、省科技創新基金支持項目;新列入各級各類科技項目127項,其中省級以上項目87項。科技孵化載體、科技創新平臺、企業加速器建設不斷加快,構筑了一個多層次、多元化科技創新體系。政產學研聯盟全面拓展,目前已有17家企業與高等科研院所進行了緊密合作。
環科園以驚人的速度,筑就了人才集聚的高地。園區黨委和管委會努力打造創新創業的搖籃,與深圳留學生創業園、南京世界之窗創意產業園結成了合作姊妹園,成為大中華新海歸協會聯盟成員;目前擁有“530”項目20個。南京大學(無錫)環境技術研究院成立兩年來,承擔了以環保為主的省部級科技項目和“863”項目6項、擁有國家、國際發明專利16項,培養了博士碩士13人,與23家企業建立了緊密型合作關系。首批引進的歸國優秀人才況秀猛,獲得了國際微電子與封裝協會(IMAPS)2008年度最高榮譽獎――總統獎。全力推進“環保谷”建設環保產業是指在國民經濟結構中,以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為目的而進行的技術產品開發、商業流通、資源利用、信息服務、工程承包等活動的總稱。我國環保產業總體規模相對還很小,發展速度不快,目前還跟不上我國經濟社會的總體發展。目前,中國正處在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歷史時刻,迫切需要建設一個集研發和生產于一體的“環保谷”。宜興作為著名的“中國環保產業之鄉”,具備打造“環保谷”最優越的條件和基礎。但是,要真正建成中國的“環保谷”,并非一件輕而易舉的事。環科園管委會主任周斌認為,首先要把環科園打造成為中國環保產業的發展中心,這個中心包含“五中心兩基地”:環保技術研發中心、環保設備檢測中心、環保會展中心、環保交易中心、環保人才培訓中心、現代環保產業生產基地、環保技術成果示范基地。此外,還要投巨資與國家環保部、國內知名院校合作建立環保分院、環保科技虛擬大學城,引進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龍頭型環保研發機構、培育一批環保科研的領軍人才,開展跨國技術合作交流和轉移等。
據悉,在近3年內,宜興環科園要完成基礎設施和功能性載體建設投入100億元以上,環保產業總量突破500億元。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