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最近發表了署名文章《中國特色環境保護新道路的哲學思考》,筆者讀后深受啟發。文章從我國環境保護事業全局出發,分析了我國環境保護工作面臨的形勢與特點,指出我國環境保護事業必須走有中國特色的新道路。
啟示之一:探索中國特色環境保護新道路是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實踐。
中國環境的客觀形勢要求我們在謀求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過程中,不僅要尊重經濟規律、社會發展規律,更要尊重自然規律,充分考慮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承受能力。這些都為探索中國特色環境保護新道路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基礎。
科學發展觀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生態文明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涵,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在自然與社會生態關系上的具體體現。中國特色環境保護新道路的探索為我們明確了在環保領域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方向。文章提出只有把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推動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推動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可以說,這是環境保護領域實踐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結合點和著力點,也是科學發展觀深刻內涵和要求的全面體現。
啟示之二:探索中國特色環境保護新道路要與中國環境保護實際相結合。
清醒地認識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基本國情,是我們推進環保實踐創新、謀劃環保事業發展的根本依據。中國特色環境保護新道路的理論探索落腳點在“中國特色”上,是與中國國情、與環境保護實際相結合的產物。
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必須立足自身,立足國情。依靠中國自身的實踐發展和理論進步,立足于中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把環境保護問題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中去考慮,尊重自然規律,協調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要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建設全防全控的防范體系、高效的環境治理體系、完善的環境政策法規標準制度體系、完備的環境管理體系,努力形成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推進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
啟示之三:探索中國特色環境保護新道路為中國環保事業發展提供動力。
文章指出:“中國特色環境保護新道路就是要在落實科學發展觀中,加快環保歷史性轉變,在轉變中改革,在改革中繼承,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實踐,在實踐中協調,在協調中發展,有所作為,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文章闡明了當前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的目標,在明確中國特色環境保護新道路長期性、階段性、針對性和艱巨性特點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好環境與經濟、全局與局部、預防與控制、發展與保護、政府主導與公眾參與等之間的關系,實現環境保護事業的科學發展,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形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新貢獻。
啟示之四:把落實科學發展觀與推進歷史性轉變結合起來。
中國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文章中指出,在中國的環境保護上,“必須堅持把落實科學發展觀同推動歷史性轉變相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推動中國特色環境保護新道路的發展”。不僅做好環境保護事業需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做好其他任何一項工作都離不開科學發展觀的指引。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要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要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啟示之五:堅持“以青年為本”是做好青年和共青團工作的基礎。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所在,是共青團事業發展的根基和源頭活力。始終堅持“以青年為本”,才能真正實現對青年利益的代表和維護。把堅持“以青年為本”貫穿于共青團工作的全過程,就是要把青年的所思、所想、所盼作為工作的第一信號,把服務青年成長成才作為工作的第一職責,把青年是否滿意作為工作的第一標準。共青團要贏得青年的選擇,一要充分尊重青年的主體地位,發揮青年的首創精神,竭力為青年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創造環境,竭誠為青年施展才華、建功立業搭建舞臺。二要廣泛傾聽青年的心聲,積極反映青年的呼聲,做青年利益的代言人。三要堅持眼睛向下、身子下沉、重心下移,多與青年打成一片,多為青年解決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得到青年的信賴,才能真正發揮共青團對青年的凝聚力和影響力,才能真正為黨贏得青年。目前團中央號召全團正在開展的建設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實施青年創業小額貸款項目、開展青年就業創業技能培訓、建立青年就業創業基金等各項工作,都是與青年的迫切需求密切相關的,為各級團組織服務青年指明了方向。
啟示之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是共青團事業不斷前進的動力源泉。
解放思想是共青團事業發展的源頭活水,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帶來事業的不斷進步,才能永葆生機活力;開拓創新是共青團事業不斷前進的動力,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沒有開拓就沒有發展。我們只有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改革精神,才能進一步認識共青團工作的新規律,進一步解決共青團工作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才能使我們的思想和行為更加符合形勢的發展和青年的需求,使團的事業始終保持旺盛的生機和活力,才能切實鞏固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
認識的發展離不開實踐,共青團工作的成效也需要在實踐中去檢驗。我們要按照實踐的要求,改革工作內容,改進工作方法,豐富工作手段,創新工作載體,更好地發揮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和維護青年合法權益的作用,努力開創共青團工作和環境保護工作的新局面。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下一篇:心臟病人應戒“焦”戒“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