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殘渣垃圾箱,這是可燃垃圾箱,下次注意別投錯了。”看到一名初次來到長城站的考察隊員將剩飯倒入可燃垃圾箱,長城站站長裴福余急忙糾正。記者日前隨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抵達中國南極長城站后發現,長城站上處處體現著節能環保的理念。
為保護南極環境,長城站的垃圾實行分類管理。洗碗間內,盛裝可燃垃圾、金屬垃圾、玻璃垃圾、食物殘渣的回收桶一字排開,標識明顯。宿舍棟內,專門設有電池垃圾和過期藥品垃圾箱。
裴福余說,對于不同類別的垃圾,考察隊會采取不同處理方式。可以進行無害燃燒的固體廢棄物,也就是可燃垃圾,主要通過焚燒爐高溫焚燒處理,只剩下極少量的灰燼。對于考察站上不具備條件處理的廢棄物、不能燃燒或燃燒時產生有害物質的塑料等垃圾,則通過將玻璃瓶打碎、易拉罐壓扁等方式壓縮體積后,放入集裝箱內妥善保管,待考察船運回國內處理。
近年來,為加強南極環境保護,長城站新建了一座污水處理系統,它采用高效成套水處理設備,可將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有效降解,再通過紫外線消毒后排入大海。對于無法用污水處理設備進行無害化處理的化學溶液等,則收集保存,運回國內處理。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和對南極考察的重視日益加深,南極考察站的建設任務近年來非常繁重。但裴福余強調,中國南極考察站的建筑物資全部是通過考察船運輸而來,包括在南極尋常可見的石子等,也要跨過半個地球從國內運送到這里。
此外,考察站近年新建的熱水鍋爐房即將啟用,它將使站區供暖由現在的電暖氣改為集中熱水供暖,在提高安全性和舒適性的同時,也可以提高熱效率,更加節能環保;新建的辦公科研棟和綜合活動中心都設有集中的新風換氣系統,既能保證室內空氣新鮮,又可利用排放空氣的熱量,以充分節約能源。
愛護動物是保護南極環境的一個重要內容。每一個初來南極的人無不對企鵝、海豹等動物充滿好奇,裴福余說,幾乎每名考察隊員來到長城站后上的第一課都是接受南極環保教育。考察站還制定了明確的規章制度,要求隊員不得驚擾動物,觀察或拍攝動物時,必須與動物保持一定距離。其中,對企鵝、海鷗等小型動物,應保持距離大于5米,對海豹等大型動物,保持距離大于8米。
此外,考察隊還要求隊員在開車或行走遇到動物時,應讓動物先行,或與動物拉開一定距離繞道而行。對于這些規章制度,考察隊員們都嚴格遵守。
裴福余說:“南極是人類最后一片凈土,保護南極的環境是我們的義務和責任,每一名隊員都應從我做起,呵護南極,守望我們共同的家園。”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