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日前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10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李干杰出席發布會并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發布會實錄見今日二版)。
李干杰說,2010年,我國部分環境質量指標持續好轉。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高錳酸鹽指數年均濃度為4.9毫克/升,比上年下降3.9%,比2005年下降31.9%;全國城市空氣中二氧化硫年均濃度為0.034毫克/立方米,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比上年下降2.8%,比2005年下降19.0%。但是,環境總體形勢依然十分嚴峻,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
一是全國地表水污染依然較重。全國七大水系總體為輕度污染。204條河流409個國控斷面中,Ⅰ~Ⅲ類、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59.9%、23.7%和16.4%。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問題依然突出,在監測營養狀態的26個湖泊(水庫)中,輕度富營養化狀態的湖泊(水庫)占42.3%。
二是全國近岸海域水質總體為輕度污染。一、二類海水比例為62.7%,三類海水為14.1%,四類和劣四類海水為23.2%。四大海區中,黃海和南海近岸海域水質良好,渤海近岸海域水質差,東海近岸海域水質極差。
三是全國城市空氣質量總體良好,但部分城市污染仍較重;酸雨分布區域保持穩定,但酸雨污染仍較重。全國471個縣級及以上城市開展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其中3.6%的城市達到一級標準,79.2%的城市達到二級標準,15.5%的城市達到三級標準,1.7%的城市劣于三級標準。全國開展酸雨監測的494個市(縣)中,出現酸雨的市(縣)有249個,占50.4%。
四是全國城市聲環境質量總體較好。全國73.7%的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處于好或較好水平;全國城市各類功能區晝間達標率為88.4%,夜間達標率為72.8%。
五是全國輻射環境質量總體良好。環境電離輻射和電磁輻射水平保持穩定。
六是全國部分生態系統功能有所改善,但主要生態環境問題依然突出。生物多樣性下降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遺傳資源不斷喪失和流失。
七是農村環境問題日益顯現,農業源污染物排放總量較大,局部地區形勢有所好轉,但總體形勢仍十分嚴峻。
李干杰指出,2010年,環保系統扎實推進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各項任務。
一是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超額完成。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比2005年下降14.29%和12.45%,雙雙超額完成減排任務。
二是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的綜合作用日益顯現。完成環渤海等五大區域重點產業發展戰略環評。不斷深化項目環評,對不符合要求的59個項目不予受理、不予審批、暫緩審批或退回報告書,涉及總投資904億元,給“兩高一資”、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項目設置了不可逾越的“防火墻”。
三是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力度不斷加大。深入推進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對重點流域規劃執行情況進行考核評估。建立健全區域污染聯防聯控新機制,圓滿完成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空氣質量保障任務。
四是著力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飲水安全保障工作扎實推進,重金屬污染防治全面開展,2010年首次下達重金屬污染防治專項資金15億元,支持重點防控區綜合防治、新技術示范和推廣。環境執法監督力度不斷加大,突發環境事件得到妥善處置。
五是農村環保和自然生態保護工作繼續加強。積極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組織國際生物多樣性年活動,完善生態建設示范區工作體系。
六是環境保護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取得豐碩成果。圓滿完成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進入攻堅階段。
七是政策法制、環保規劃、科技監測、國際合作和環境宣教穩步推進。環保法規不斷完善,環境經濟政策的作用日益顯現,科技支撐進一步強化,環境監測工作加快推進,國際環境合作和環境宣傳教育取得明顯成效。
八是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水平得到提升。核能與核技術利用安全狀況良好,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穩步開展。
九是環保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強。環保能力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環保系統機構隊伍建設取得突破。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