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防沙治沙工作的決定
2008-05-20
來源:國務院
| 瀏覽:
評論:
收藏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防沙治沙,事關國家生態安全,事關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為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認真落實《全國防沙治沙規劃》,進一步加強防沙治沙工作,推動沙區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特作出如下決定。
一、充分認識防沙治沙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1. 我國防沙治沙取得巨大成就。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防沙治沙工作,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采取了更加有力的措施,我國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國沙化土地面積開始出現凈減少,由上世紀末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轉變為現在年均縮減1283平方公里,沙區生態建設狀況已從治理小于破壞進入了治理與破壞相持的階段,有效地改善了農牧業生產條件,推進了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生產方式轉變,促進了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探索了一系列改善生態、發展沙區經濟的防沙治沙模式,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沙治沙工作機制,為推進我國防沙治沙事業快速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2. 土地沙化形勢依然嚴峻。我國是世界上土地沙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全國現有沙化土地174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8.1%,主要分布在少數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因土地沙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00多億元,影響近4億人口的生產和生活。當前,沙區的濫樵采、濫開墾、濫放牧、水資源緊缺和不合理利用等問題較為嚴重,防沙治沙的任務非常艱巨。
3. 搞好防沙治沙意義十分重大。防沙治沙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既是保護耕地、提高土地質量的重要基礎,又是改善人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沙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農牧民增收的必然途徑;既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迫切需要,又是增進民族團結、維護邊疆穩定、拓展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空間的戰略選擇;既是改善生態、保障生態安全的重大舉措,又是推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各有關地區、有關部門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充分認識防沙治沙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加強領導,真抓實干,努力改善沙區生態狀況。
二、明確防沙治沙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奮斗目標
4. 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預防為主、科學治理、合理利用的方針,遵循自然和經濟規律,實行全國動員、全民盡責、全社會參與,加大保護和建設力度,改善生態環境,在沙區建立和鞏固以林草植被為主體的國土生態安全體系,打好生態建設相持階段攻堅戰,促進農牧民增收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5. 基本原則。我國防沙治沙工作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分類施策,分步實施,堅持區域防治與重點防治相結合;
——注意發揮生態系統自然修復功能,強化保護,因地制宜,綜合治理;
——保護和恢復植被與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相結合;
——嚴格依法防治,依靠科技進步;
——改善生態環境與促進農牧民脫貧致富相結合;
——國家支持與地方自力更生相結合,政府組織與社會參與相結合,鼓勵單位、個人承包防治任務;
——依法保障防沙治沙者的合法權益。
6. 奮斗目標。采取綜合措施,全面保護和增加林草植被。力爭到2010年,重點治理地區生態狀況明顯改善;到2020年,全國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區生態狀況明顯改善;到本世紀中葉,全國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
三、認真搞好防沙治沙布局和規劃
7. 明確防沙治沙總體戰略。我國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華北北部和東北西部地區,防治工作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對于沙漠綠洲周圍,要營建防風固沙林帶、林網,保護現有天然荒漠植被和綠洲;對于半干旱沙地類型區,在保護好現有林草植被基礎上,通過大力開展造林種草、小流域治理和生態移民等措施進行綜合治理,適度開發利用沙區資源;對于青藏高原高寒沙地類型區,要保護現有自然生態系統,采取以封育為主要方式的綜合措施恢復植被,嚴禁不合理的開發。另外,對于黃淮海平原半濕潤和南方濕潤沙地類型區,要積極開展造林種草,大力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和經濟林,實行沙地治理與資源開發相結合。
8. 認真編制并嚴格組織實施規劃。沙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負責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的防沙治沙規劃,明確逐步減少沙化土地的時限、步驟和措施。防沙治沙規劃要與生態建設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水資源規劃相銜接,并納入同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全國防沙治沙規劃由國務院審批,省級防沙治沙規劃由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農業、水利、國土資源、環境保護等有關部門審批,市(地)、縣(市)級防沙治沙規劃分別由省、市(地)級人民政府審批。規劃經批準后,未經原批準機關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修改和調整。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認真做好規劃的組織實施工作,建立健全責任制,切實將規劃任務落實到具體工程項目和年度目標。定期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檢查、評估,確保規劃任務按期完成,取得實效。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