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生產了30多年,曾受到政府“重點保護”的高污染企業,用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砷污染事件,再次為落后地區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敲響了警鐘。對眾多瀆職官員嚴厲問責的背后,是一個國家重點扶持縣環保局的榮辱與悲哀。
濃度超標899倍:
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砷污染事件
2008年8月26日,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向河南省環保局通報:大沙河包公廟斷面水質砷濃度超標899倍。淮河水利委員會水資源局沿著大沙河向上游追查,最終在河南省民權縣成城化工有限公司的排污口找到了污染源。當河南省環保部門如夢初醒時,大沙河受污染水體已約1000萬噸。
大沙河源自河南省民權縣,在包公廟閘以下2公里處進入安徽境內。其下游與安徽省亳州市的渦河匯合,流至安徽省蚌埠市進入淮河。大沙河和渦河是安徽省亳州、阜陽和蚌埠等城市的飲用水源。
商丘市政府有關部門的調查報告顯示:2008年4月,成城化工有限公司在未辦理環保審批手續的情況下,擅自進行技術改造,擴大生產規模。7月份以后,企業購買的硫鐵礦中砷含量嚴重超標,排放的污水導致污染事件發生。
生產硫酸的成城化工有限公司,用低價購買了砷含量嚴重超標的劣質硫鐵礦。在生產過程中,硫和鐵被利用,而砷卻被當做廢物排掉了。調查報告顯示,這家企業根本就沒有污水處理設備。
環保局只有一人可進入:
高污染企業曾受到“重點保護”
成城化工有限公司曾經是一家受到民權縣“重點保護”的企業。雖然建成于1973年,此后所有制屬性和企業名稱數次變換,但是高污染型的生產方式卻一直沒有改變。
本世紀初,河南省許多地方的行政執法部門,經常到所管轄的企業“亂檢查、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簡稱“四亂”),嚴重干擾了企業的正常生產。2004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專門下文,要求各級政府嚴厲打擊“四亂”行為,為企業生產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此后,民權縣有關部門出臺了《關于對民權縣重點企業實施重點保護的通知》,對民權縣境內22家重點企業實行掛牌保護,成城化工有限公司名列其中。
掛牌保護辦法中規定:公、檢、法、司及其他行政執法部門不經縣優化環境辦公室批準,一律不準到企業實施檢查,確需檢查的項目,必須在優化環境辦公室辦理手續,并限時反饋結果。在企業生產旺季,一律實行休檢,實施“零干擾”,任何單位和個人除涉及安全方面的問題外,不得以任何理由到企業檢查。
民權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趙志昌說:“掛牌保護的目的是杜絕執法的隨意性,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民權縣環保局據此安排,只有原副局長劉改立可以進入成城化工有限公司檢查工作。民權縣環保局環境監測大隊、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勞動監察大隊都難以正常進入這家企業檢查。
污染事件發生后,成城化工有限公司被當地政府部門爆破。半月談記者前不久剛走進一片狼藉的企業工地,就被一群沖上來的工人圍住,大聲喊著:“干什么呢?趕緊走!想買廢品,先拿標書來。想參觀,要經過縣委、縣政府同意才行。”
成城化工有限公司每年向民權縣繳納多少稅收,創造多少就業崗位,至今沒有人愿意回答。但是,成城化工有限公司每年向環保局交3萬元排污費,向污水處理廠交800元處理費。
污染事件發生后,商丘市為了治砷已經花費了近3000萬元。這個數字是成城化工有限公司繳納近1000年的排污費、污水處理費的總和。而固體廢物如河道含砷底泥的處理達標工作,預計將持續到今年下半年,具體費用尚無法估算。
民權縣常務副縣長李友先說:“民權縣是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每年本級財政收入約1億元,政府運轉、公務員和教師工資發放、基礎設施建設等支出主要依靠上級的轉移支付。”
商丘市一位官員認為,民權縣的財政狀況和經濟發展路徑,是豫東地區的典型代表。對于這些農業大縣而言,一方面是依靠傳統農業縣域經濟發展緩慢,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在發展工業的過程中面臨招商引資難。所以,地方政府就擴大了對污染型企業的容忍彈性。
民權縣環保局:榮辱與悲哀
在民權縣環保局辦公室的墻壁上,整齊地懸掛著11個“先進單位”的銅字牌匾。就在污染事件發生前的2008年5月,河南省環保局和河南省發改委等7部門,授予民權縣環保局“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先進單位稱號。
但是,榮譽滿身的民權縣環保局102名職工中,只有12人的工資有財政保證,其余90人的收入來自每年收取排污費上交后的返還。民權縣環保局的一些職工稱,當地稍微具有規模的企業都被政府掛牌保護了,他們只能到一些更小的企業收取費用,工資被拖欠也時有發生。
全程參與砷污染治理的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博士王洪杰說:“即便民權縣環保局及時對這家企業排出的污水進行了檢測,但是如果沒有專業檢測砷含量的設備,也檢測不出來。”而據記者了解,民權縣環保局沒有專業檢測砷含量的設備。
今年2月掛牌的河南省環保廳在其網站公布了河南省水環境質量檢測分布圖,圖上顯示民權縣境內沒有設立檢測站。民權縣環保局只要求成城化工有限公司監測廢水的酸堿度。
商丘市環保局有關人士介紹,民權縣環保局的情況,是河南省甚至全國縣級環保部門的縮影,其基礎設備和職工整體素質遠遠落后于應對嚴峻環境壓力的需要。
污染事件發生后,民權縣掀起了一場“問責風暴”。民權縣環保局原副局長劉改立以環境監管失職罪被判有期徒刑兩年,緩刑三年。包括民權縣原分管環保工作的副縣長、環保局原局長等在內的13名干部分別受到行政撤職、黨內警告、行政記大過等處分。檢察機關已經以涉嫌重大環境污染罪,對成城化工有限公司的兩名負責人提起公訴。
砷污染事件:一堂活生生的課
在治砷領域擁有核心知識產權的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水質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對大沙河受污染水體和河道中含砷底泥的安全處置,經過了有關環保部門的監測。
經河南、安徽兩省環境監測部門從2008年11月4日至2009年3月26日連續監測,大沙河受污染河段沿岸兩側1000米以內的地下水、土壤、動植物均未受到影響,沿岸未發生一例人畜中毒事件。
民權縣環保局局長黃文清說:“治理砷污染的工作已經結束,但是我們對這件事的反思還要繼續。民權縣今后如何科學發展,砷污染事件給干部群眾上了一堂活生生的課。”
民權縣的一些領導干部接受半月談記者采訪時無不痛心地表示,這次污染事件給民權縣帶來了巨大損失和沉痛教訓。“我們成了科學發展的反面樣板。”
據悉,民權縣環保局已經向上級有關部門申請了78萬元資金,用來購買檢測設備,改善辦公條件;申請360多萬元用于建設監測用房。民權縣的每個行政村都設立了一名環保信息員,構建覆蓋全縣的環保監測網絡。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別戴上“環保正確”的鋼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