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彭嘉陵
目前還有23%的地市、33%的縣區沒有安全生產監管機構
我國一定能夠縮短西方國家普遍經歷的事故上升、高發,然后逐步穩定、下降這樣一個周期
面臨三大矛盾
記者:當前,我國的安全生產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其深層次原因是什么?
王顯政:目前,安全生產工作領域存在著以下三大矛盾:
一是經濟發展階段的矛盾。我國目前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經濟總量的持續快速擴張,相應地增加了事故發生的幾率。生產力發展水平的不均衡,加大了安全監管的工作量和難度。對量大面廣的非公有制小企業,如何做到安全生產工作“有人管,有辦法管,管得住,管得好”,尚需深入探索,大膽實踐。
二是結構上的矛盾。在社會轉型期,結構性矛盾對安全生產的影響非常突出。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和非公經濟的快速成長,使安全生產的監管對象發生了重大變化;產業結構的不合理,使礦山、建筑、危化品等高危行業的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區域經濟結構造成安全狀況的差異,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落后、重特大事故多發,東部地區在快速發展中事故總量呈上升趨勢;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農民工、外來工、臨時工等已成為事故高發的主要群體。
三是體制上的矛盾。我國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幾經變革,從國家層面來講,正在逐步理順,但從全國來看還不夠健全完善。目前還有23%的地市、33%的縣區沒有安全生產監管機構。
三大矛盾表明,要徹底扭轉事故多發的現狀,實現全國安全生產狀況的穩定好轉,必須付出長期不懈的艱苦努力。
記者:西方工業化國家在發展過程中,大致都經歷了事故上升、高發,然后逐步穩定、下降這樣一個周期。我國安全生產能不能縮短這個周期?
王顯政:一般來說,GDP達到人均1000美元至3000美元這個區間,往往是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的高發期,安全生產工作任務非常艱巨。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國安全生產工作的有利因素。我們不僅有黨的堅強領導,有政令暢通、高效運作的政府工作系統,有正在趨于完善的安全生產監管體系,有健全的基層組織,有豐富的社會安全生產工作資源,同時還有后發優勢,可以學習借鑒國外成功經驗,不走或少走彎路。因此,我們一定能夠縮短西方國家普遍經歷的周期,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控制住事故多發勢頭。
拿出新的對策
記者:年初,國務院作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明確了安全生產工作的地位、作用和指導思想,提出了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安全生產工作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調整和轉變?
王顯政:一是要從人治向法治轉變,依法監管,依法規范,建立生產安全法治秩序;二是要從被動防范向強化源頭管理轉變,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許可制度,從源頭上防止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單位進入市場;三是從集中開展整治向規范化、制度化、經常化管理轉變,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四是從事后查處向加強“雙基”工作轉變,在各類企業普遍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五是從控制傷亡事故為主向全面做好職業安全健康工作轉變,把安全生產工作推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人民日報》 (2004年05月24日 第十三版)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下一篇:一季度安全生產形勢(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