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盤錦田莊臺大橋塌陷后續報道當地政府表示,落水車輛仍未找到,而且未接到尋車尋人的報案。
田莊臺遼河大橋屬于盤錦市有關部門管轄。這座大橋是連接盤錦和營口的交通要道。
當地居民向記者反映,其中多數都通過遼河大橋,很少分流到盤海營高速公路。橋的北側是盤錦市的田莊臺鎮,南側是營口市水源鎮。據水源鎮一些當地居民說,水源鎮的主要生活資料都是由田莊臺鎮供應的。而田莊臺鎮當地居民的主要生活來源就是為水源鎮提供生活資源。
記者還了解到,盼盼集團就坐落在水源鎮,距大橋僅1.5公里許,集團每天都有很多車輛從大橋上通過,奔盤海營高速公路。如果車輛往北行駛,必須繞行營口,要多走40公里之多。
昨日下午,在大洼縣東湖賓館召開新聞發布會上,盤錦市經貿委副主任李秉軍指出,此次事故是意外事故。在當地政府發布的《事故處理情況的通報》寫到:“經過兩天來的水下搜尋和公安部門對目擊人員進行新的核實及對過往車輛的認真排查,除一輛農用車落水外,沒有其他車輛落水,至今也未接到尋車尋人的報案。”昨晚9時,盤錦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張巖告訴記者,落水車輛沒有打撈上來,田莊臺遼河大橋塌陷事故打撈工作已經告一段落。
意外事故定性之外
有文件表明,這座連接營口與盤錦的大橋至少在1999年就已經是險橋了田莊臺遼河大橋是1972年經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批準興建,由遼寧省交通勘測設計院測量設計,省交通局公路工程處承擔主體工程。一份并不太可靠的材料表明,大橋設計載重標準是汽車13噸,拖車60噸。
12日中午,記者看到一份1999年的《遼寧省交通廳公路管理局文件》,此文件是對盤錦市公路管理處《關于田莊臺大橋監管方案的報告》的批復。《文件》指出,大橋兩端要設立夜視功能的險橋標志,限載8噸標志,限速(每小時20公里)標志。
此文件表明,這座連接營口與盤錦的大橋至少在1999年就已經是險橋了。
不過,盤錦市交通局局長任德忠告訴記者,田莊臺遼河大橋的主橋沒有任何問題,只是引橋是危橋。同一日,遼寧省交通廳廳長鄭玉焯也重申了這一點。他還表示,2001年,引橋加固后,也能正常使用。
11日,記者也在靠近營口方向的引橋橋體上看到了寫著“此橋危險,請勿靠近”的警示語。
但是,據當地居民說,只要給錢,“跑火車都可以”。12日11時許,盤錦市臺前公路收費站站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通過這里的超載車輛是非常多的,基本上都從遼河大橋上通過。同時,臺前收費站的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有專人管理超載車輛,但自引橋加固后,基本成為流動監察。
盤錦市臺前公路收費站站長還對記者說,每天通過收費站的車輛有五六千輛。
目擊者前后說法不一
當地政府的通稿中,目擊者何秀云的說法與她告訴記者的不一致。
當地政府11日給記者的新聞通稿中,目擊者盤錦市大洼縣平安農場曹菜村村民何秀云說,10日早晨6時50分許,她與同伴徐蘭慶騎著自行車從家里到河對岸的營口市水源鎮上班(由北到南),剛好騎到大橋中間時,看到對面開過一輛油罐車(由南到北),緊接著從她身后開過來一輛農用柴油車,這時,何秀云發現油罐車過后,前方橋板開始平行下墜,導致那輛農用柴油車也隨之落入水中。通稿稱,何秀云距橋板斷裂處不足3米。此時,她看到橋對面又有一輛農用三輪車卡在斷橋邊緣。
何秀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油罐車是在農用柴油車后,當農用柴油車落水后,油罐車剎車了。她強調農用柴油車和油罐車是往同一個方向行駛的。
當記者問李秉軍,為什么何秀云的筆錄與她對記者說的關于油罐車的方向不一致時,李秉軍解釋說,事實是一輛由盤錦方向至營口方向(由北向南)的油罐車過橋后,橋才塌陷。
而落水后逃生的闞建永也進一步回憶說,當時有一輛大貨車由南至被北與他會車,就在那輛大貨車與他擦身而過時,他感覺自己的車忽悠一下落入水中。“
12日,落水后逃生者闞建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強調,當時從南至北駛來一輛類似“斯太爾”式的綠色大貨車,正要與他會車時,他就產生失重的感覺,掉入了河中。而昨天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只記得會車,然后就突然下沉,其余別的什么都不記得了。
逃生者的醫療費先自己墊付
當地官員表示,現在事故還沒有調查清楚,談不上政府的責任問題逃生者闞建永對記者說,他與其家人從水中逃生后,被人送到醫院搶救。期間所有的費用,包括急救費和急救車120的費用都是自己的家人先行墊付的。只到10日下午,大洼縣才有一位副縣長到醫院看望他們,但都沒有提起醫療費的問題。
在與記者的交流中,他一直強調自己是“受害者”。但11日16時45分許,大洼縣縣委書記喻國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否認了這種說法。他說,當大洼縣政府知道有逃生者在營口市中心醫院搶救時,大洼縣就立即派一位副縣長到營口市中心院慰問。
他還表示,大洼縣政已經告訴闞建永等,有什問題盡管提出。
“大洼縣政府并沒有主為逃生者出醫療費。”他說,生者有錢就讓他們先墊著。當記者追問他,政府否會為闞建永等報銷醫療用時,他回答說,“現在事還沒有調查清楚,談不上府的責任問題。”
(來源:光明網-新京報 本報記者 郭建光 遼寧盤錦報)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