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亭煤礦和大田非法小煤窯際遇的天壤之別,正是今年福建煤礦企業兩種命運的典型版本。
永安煤業公司仙亭煤礦今年一舉投入600多萬元,全面改造礦井供電、運輸、通風系統。由于礦井抗災能力提高,條件改善,公司效益大增,煤礦安全程度也被評為A級,在省內率先達到安全生產許可證頒證條件。
而相鄰大田縣的一批非法煤礦則前景不妙。今年,縣里采取鎮、村干部“包山頭”的做法,一座山頭一座山頭實地巡查,對非法煤礦運輸通道設置永久路障,對關閉的洞口編號拍照,建檔入冊,防止“死灰復燃”,非法小煤窯被徹底關實關死。
“我從事安全生產工作十多年了,省里面的要求一年比一年嚴格,檢查的密度一年比一年強。”對于福建省委省政府對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高度重視,福建省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鄧云貞很有感觸。
今年以來,全國煤礦安全生產形勢嚴峻,國務院三令五申,要求嚴加整治,國家安監總局斥聲不斷,督促停產整頓,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都把煤礦整頓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強執法。福建盡管只是一個煤炭生產小省,但從黨政主要領導,到地方基層干部,對煤礦安全生產始終高度重視,一刻不曾放松。
福建采取的措施,是堵疏結合。一邊大力加強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一邊嚴厲打擊、堅決關閉非法煤礦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這是福建省今年在煤礦安全生產中全力以赴的兩樁大事。“安全生產人人有責,抓好安全生產是各級各部門行政正職的重要職責之一。否則,出了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要嚴格依法依規追究有關政府及部門行政一把手的責任。”在福建,這是一條鐵的紀律。
福建省政府明確要求,凡是造成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中央主要領導有批示或在社會上造成重大、惡劣影響的事故,由事故發生地、所在部門行政正職匯報有關情況,省政府研究處理意見。
2003年以來,福建省一些地方、部門、單位的行政一把手就因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被追究了行政責任,僅2004年龍巖市的“4·14”煤礦特大事故,就有9名相關行政一把手被處理。今年初,省里有關部門在對一個主要產煤縣進行督查時,發現該縣有幾處非法礦點,立即嚴格依照有關規定,對該縣政府及有關部門、有關鄉鎮政府的行政一把手進行了處理。
對省領導在安全生產問題上的堅定態度,基層干部深有感觸,龍巖一個產煤縣的主要領導對記者說:“在煤礦安全這個問題上,省委、省政府關于追究行政一把手的決定,讓我們如履薄冰。”
福建省安監局局長鄧云貞告訴記者,今年,省長黃小晶對煤礦安全生產批示特別多,抓得緊,抓得具體。他多次強調,要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切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突出抓好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地區的安全生產工作,部署專門力量,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綜合治理。一定要規劃好、開發好福建有限的煤炭資源,走集約開發和發展的道路。
今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堅決整頓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和非法煤礦。福建省政府領導立即召集全省產煤市領導和省直部門同志研究部署,決定由各市負責本市的整頓,對不合格煤礦實行停產。福建省政府研究決定,由省經貿委加強煤炭采購和調度,最大可能地減少對生產的影響———從外地調入無煙煤50萬噸,為平抑煤價,政府還決定給予每噸50元的補貼。這樣,既有效地保證了整頓關閉工作的進行,又保障了社會用煤的需求。
隨著經濟發展對煤炭等能源的依存度日益升高,福建這個能源匱乏的沿海省份的能源壓力也越來越大。由于受鐵路運輸瓶頸制約,省外煤炭難以運入福建。2005年,全省煤炭使用量4000多萬噸,煤礦核定生產能力1776萬噸,成為福建經濟建設的重要能源之一。
可是,福建煤田地質構造極為復雜,多為傾斜薄煤層,穩定性差,全省85%以上煤層出現褶曲、斷層、雞窩煤、壓薄帶等現象。“先天不足”使得大多數礦井規模小、產量低,開采條件很差。
為處理好安全與發展的關系,福建省更多地從體制上、機制上、技術上、關鍵環節上研究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制定煤炭安全生產的具體辦法。
福建省政府成立了以分管領導為組長的省煤礦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一次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工作,深入產煤地區實地調研,檢查指導全省安全生產工作。國務院《特別規定》和國務院辦公廳《緊急通知》下發后,福建省政府隨即制定《福建省整頓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和非法煤礦工作方案》,組織力量對全省煤礦逐個進行清理整頓,一邊督促合法生產的企業加大投入、整改隱患、改善安全生產條件,一邊開展聯合執法,嚴肅查處非法采礦案件,對全省89個礦井實行了停產整頓。
目前,有關部門正嚴格按照國務院的規定和省領導的指示,在12月31日前,堅決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煤礦。分管副省長李川的態度鮮明:“雖然福建省電網中有三分之二是靠煤發電,但為了清理這些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煤礦,即使電煤供應出現再大的困難,我們也要堅決清理整頓。”
福建省委、省政府對清理糾正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國有企業負責人投資入股煤礦工作同樣態度堅決,措施有力,通過自查登記、重點約談、群眾舉報、輿論監督等多種方式,有力地保證了全省“清糾”工作順利開展。截至9月22日,全省共有153名干部、職工登記投資入股煤礦,撤資金額2485.85萬元。在此基礎上,省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將全省“清糾工作”擴大到非煤礦山。截至12月12日,已有326名清糾對象登記投資入股非煤礦山。這充分表明了福建省清糾工作的決心。
今年11月14日至19日,由國家安監局、煤監局共同組成的國家整頓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和非法煤礦工作督查組一行來到福建,深入重點產煤區龍巖、三明市進行督查。為期5天的地面、井下全面督查之后,督查組認為,福建省煤礦基礎條件較差,停產整頓比別的地區難度大,但福建省領導重視,態度堅決,措施有力,責任落實。在整頓關閉工作中,全省各級政府能比較好的處理發展與安全的關系。一方面依靠法律法規嚴格清理非法礦井,另一方面應用政策引導各類合法煤礦積極創建安全質量標準化礦井、示范礦井,提高煤礦安全生產條件。
對于2006年的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福建省政府明確要求,集中力量,加大力度,切實抓好整頓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和非法煤礦工作。安全生產許可證的頒發,必須按照規定的條件嚴格審核、嚴格把關,頒證后務必嚴格檢查、嚴格監管,確保福建省煤礦安全生產。
據最新得到的消息,剛剛召開的福建省政府第46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了《福建省“十一五”規劃綱要》(送審稿),以煤礦為重點的安全生產工作將被正式納入“十一五”規劃之中。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