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早7時許,黑龍江七臺河“8·23”透水事故中被困井下160 多個小時的19名礦工成功獲救。至此,在事故中被困的26名礦工已經有22人生還。透水事故救援遇到了哪些困難?救援人員如何打通“生命通道”?獲救礦工目前身體狀況如何?
被困160小時后獲救,礦工高聲向家人報平安
“我是劉明祥!”8月30日清晨,被困井下160多個小時的值班井長劉明祥一出井口,就高聲喊出自己的名字。他說,這是在向家人報平安。
30日早7時許,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勃利縣恒太煤礦四井,在人們焦灼的期盼中,“8·23”透水事故中被困井下160多個小時的19名礦工成功獲救。
救援人員熱烈鼓掌、相互擁抱,以表達激動的心情。
加上27日首批被救出的3名礦工,至此,在此次事故中被困的26名礦工已經有22人生還。
事故煤礦系非法開采,救援難度很大
8月23日12時左右,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勃利縣恒太煤礦四井發生透水事故,總透水量達13.3萬立方米,當時井下有45名礦工當班作業,事故發生后19人升井,26人被困井下。
一場與死神爭奪26名礦工生命的生死較量隨即展開。
當地立即成立搶險救援指揮部,并組建了搶險救災、醫療救護等8個專門小組,啟動了煤礦事故搶險應急預案。
指揮部迅速調集水泵、抽水管路等設備設施,緊急調集166名技術骨干組成救援隊伍,動員力量全力開展搶險救援。
黑龍江省委書記吉炳軒、省長王憲魁等作出指示,并趕赴事故現場指揮搶險救援。國家煤監局副局長黃玉治、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負責人等也趕到事故現場。
事故雖然發生在七臺河市勃利縣,但黑龍江省多個地區、多個部門迅速聯動,第一時間參與到事故的救援工作當中。
23日深夜,出事礦井已經匯集了400多名專業救護人員,搶險需要的電纜、水泵、排水管路、變壓器等設備和物資也源源不斷地運來。
救援指揮部經過比對井下示意圖,分析出了被困礦工出事時的分布位置。從被困礦工分布位置來看,20余人生還希望較大。
據了解,發生透水事故的恒太四井屬于被整合關閉的煤礦,由于礦主私自非法開采,其提供的圖紙、資料不全,且與井下實際情況差異很大,這給救援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
搶排積水和鉆井打孔,打開“生命通道”
根據事故煤礦的地質構造和基本特點,在征求在場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指揮部確定了兩套救援方案:一是安裝水泵搶排積水;二是在被困礦工可能逃生的位置上方鉆井打孔,給井下通風、輸送食品。
排水成了救援的關鍵。8月23日晚6時20分,第一條管路開始排水,此后救援人員不斷增加水泵數量,增大水泵功率,提高排水的效率和速度。
然而,8月24日,通過實地勘查,人們發現實際透水量遠遠超過事先預計的4萬立方米。而且,恒太煤礦三井與事故礦井恒太煤礦四井水量貫通。指揮部立即決定兩個礦井同時排水,最大限度地在兩個井口增加水泵,提高排水量。截至8月30日上午,累計排水13.3萬立方米。
“兩邊同時排水,這個決策有效地提高了排水效率,為救援贏得了時間。”黑龍江省安委辦主任、省安監局局長楊寶田說。
打孔工作進展得也不順利。由于煤礦提供的定位資料不夠準確,加之該地區地質構造比較復雜,第一輪打鉆的3臺鉆機于8月26日達到預定280米深度后,并沒有打到通巷道和采空區。
專家組及時利用鉆孔采取電測等措施,重新測定巷道方位,再一次給出打鉆位置,進行第二輪打鉆,并向井下輸送氧氣,通過救生艙向井下輸送礦燈、營養液、紙筆等物品。
黑龍江省煤炭生產安全管理局呂宏祥說,透水事故有別于瓦斯爆炸等瞬間爆發式的事故,如果救援措施科學有效,被困人員就有一定的生還希望。
獲救礦工身體極度虛弱,但沒有生命危險
為保證被困礦工獲救后得到最好的救治,七臺河市人民醫院、七煤總醫院兩個三級甲等醫院騰出專門病房。
“新獲救的礦工生命體征平穩,只是由于長期被困井下沒有進食,身體極度虛弱,但沒有生命危險。”七臺河市人民醫院院長張建明介紹說。
七煤集團醫療中心院長劉振秀說,目前傷員病情比較穩定,現在主要的癥狀就是身體虛弱、營養不良,且有輕度脫水。按照擬定的方案,第一期治療首先糾正脫水,補充營養,全面檢查,第二期治療是進行心理疏導。
據了解,27日第一批獲救的礦工已經基本恢復。現場救援仍在進行。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