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坍塌水庫壩體曾被驗優良
2013-02-19
來源:新京報
| 瀏覽:
評論:
收藏
被沖毀的設施散落在水坑中17日,村民站在被大水沖毀的農田邊 2月15日7時,山西省洪洞縣曲亭水庫灌溉輸水洞漏水,導致16日上午壩體坍塌,1800萬立方米水沖出水庫,肆虐10余公里后流入汾河。洪峰過后,人們不禁質疑,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

被沖毀的設施散落在水坑中

17日,村民站在被大水沖毀的農田邊
2月15日7時,山西省洪洞縣曲亭水庫灌溉輸水洞漏水,導致16日上午壩體坍塌,1800萬立方米水沖出水庫,肆虐10余公里后流入汾河。洪峰過后,人們不禁質疑,曲亭水庫冬季庫存水位為何如此之高?2004年剛經過除險加固的大壩,為何會轟然坍塌?
實際蓄水量1900萬立方米
16日下午,事故現場460米長的大壩已被沖出100余米的缺口,水庫內側的加固材料已被沖毀,裸露出完全是黃土的壩體。“冬天是水庫存水最多的時候,下游10萬多畝冬小麥的春澆都得靠這個水庫。”45歲的甘亭村村民喬安紅說,水庫見底后,不少村民擔心,今年拿什么給莊稼澆水。
據了解,曲亭水庫所在河流名叫曲亭河,全長30公里,屬汾河支流。水庫始建于1959年11月,后經多次改、擴建,水源主要通過引水渠從沁水和霍泉補給,總庫容3710萬立方米,事故發生時實際蓄水量為1900萬立方米。
漏水處于新舊工程接口
“修水庫的時候就建建停停,埋下了先天隱患。” 一位曾長期在曲亭水庫工作的范姓工作人員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曲亭水庫采用了當時流行的水中倒土壩施工方法,使土料在水中崩解壓密,依靠土的自重及排水固結成型,壓實性能較差。1972年水庫二次筑壩時采用的是人工碾壓的施工方法。
據了解,此次事故中,發生漏水的灌溉輸水洞處于新舊工程的接口。加之庫底淤泥沉淀使庫存水位抬高,在蓄水量不變的情況下,壩體承受的壓力增大,最終導致事故發生。
管理是否存漏洞成焦點
山西省水利廳網站信息顯示,曲亭水庫已于2004年至2008年完成除險加固工程,并經過省級竣工驗收達到優良標準。“先天不足”之外是否還有管理漏洞,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為查明事故原因,山西省昨日成立臨汾市洪洞縣曲亭水庫“2·15”壩體坍塌事故調查組,聘請水利專家對事故原因深入分析。目前,事故調查工作已全面啟動。
善后:下游村莊將重新規劃
山西省水利廳5日曾下發通知,未經驗收的水庫,不得投入蓄水運行;正常運用的水庫要認真執行批準的水庫控制運用計劃,絕不允許超水位蓄水;病險嚴重的水庫,一律實行空庫運用,確保水庫安全。但洪洞縣水利局局長黃小平說,水庫最初修建時潛藏的隱患,后續維修加固時很難排查和根除。據他了解,上世紀大興農田水利時,全國采用類似施工方法修建的水庫堤壩至少有700處。此外,事故還暴露出部分農村建設規劃不合理,大片民居建造在泄洪通道內,一旦發生險情,將嚴重威脅其生命財產安全。曲亭水庫災后重建指揮部透露,在重建水庫的同時,今后將對庫區下游村莊重新規劃和搬遷改造。
探訪:鐵路公路全面恢復通車
“房子塌了,家電泡壞了,連換洗的衣服都沒了。”17日上午,曲亭水庫壩體坍塌過水第2天,56歲的甘亭村村民蘭英一大早就返回家中。站在近20厘米厚的淤泥中,她發現家里的6間房子已經有3間倒塌,殘存的院墻上過水線有1米多高。由于天氣寒冷,淤泥上還結著一層窗花似的冰凌。據了解,截至16日凌晨4時,洪水到來前,庫區下游1萬余名群眾已安全轉移。甘亭村旁是此次事故中被沖毀的108國道和南同蒲鐵路線路。大水過后,長達1.4公里的鐵路地基被徹底沖毀。受此影響,太原鐵路局8趟列車停運,13趟列車改線繞行。經過搶修,17日20時,受損鐵路、公路全面恢復通車。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