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兗礦集團濟三礦順利實施了北膠一部皮帶機降速改造,僅電費一項年可節約資金50萬元。這是該礦積極進行技術創新,解決瓶頸,助推節約型礦井建設的又一新成效。
去年以來,該礦遭遇前所未遇復雜地質條件,06年全年采掘工作面連續過193條斷層、煤層變薄、涌水量大、受沖擊地壓威脅;今年上半年三個采煤面又過斷層48條,斷層密度為151條/平方公里,同時受采空區涌水影響,最大涌水量300立方米/h。困難面前該礦合理優化采場布局,厚薄面、長短面搭配開采,合理設計了六個工作面。回采工作面順槽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量靠近斷層布置,并采取“刀把工作面”等特殊工作面布置方式,避開斷層對生產影響, 提高了資源回收率,工作面回采率達到了80%以上。同時不挑肥揀瘦,面對上行開采缺少理論依據實際,把薄煤層開采實踐作為一項新的課題進行研究,在開采全國首個綜放條件下上行煤開采的濟三礦43上03工作面時,采取跟機拉架、裝頂等控制向前頂板方式,成功控制解決了頂板管理、煤層發火和氣體突出問題,實現了高效回采,回采率達96%,多回收煤炭12萬噸,增加經濟效益近500萬元,為國內同類型礦井提供了科學依據。
該礦由于特殊地質條件,每年產生近300萬立方米礦井涌水。過去將井下水排至地面處理后,再供給井下,每月不僅消耗大量電能,處理不好還造成地面污染。為解決這一難題,該礦積極開展井下直供水系統改造,將水直接在井下處理,實現了生產用水井下直供,每年可節約礦井水處理費用和排水電費300余萬元。今年又投入1280萬元,建成了“污水處理及綜合利用”系統。系統可對生活污水、(電廠)工業廢水、礦井水深度治理,并將治理后的中水(地表水Ⅲ類)全部復用,用于礦井生活降塵、綠化、消防、沖廁及煤炭的洗選、電廠回收復用等,對不能復用的電廠工業廢水處理后按國家標準排放,年節約水資源近292萬M3、電力180萬KWh、節約資金523.6萬元。
為降低生產成本,該礦積極進行科技攻關,及時解決安全生產中技術難題。由于礦井設計起步高,并實現了當年投產、當年達產(500萬噸)及年產千萬噸目標的跨越,所以膠帶機設計能力較高。但隨著礦井采區不斷延伸,采煤面開采難度加大,礦井年度原煤產量逐步降低,如果北區膠帶機系統還是在原有設計能力下運行,將會造成設備磨損嚴重、更換頻繁、材料浪費、噸煤成本費用增加。為此該礦于5月份對北區膠帶機進行降速技術改造,安裝了變頻調速裝置,不僅延長了設備使用壽命,每年僅電費一項可節約50萬元。針對由國外引進,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的提升機,在更換鋼絲繩時時間長、安全隱患多實際,提升隊技術人員在隊長盧保印的帶領下,不斷改進提升容器更換工藝,通過制作U型導向槽和轉動手柄、增加一副繩卡,縮短余繩, 運用變頻器穩定控制放繩速度方法, 僅僅利用28小時,成功更換了主井1#提升機6根鋼絲繩,不僅刷新了公司塔式提升機更換4500m鋼絲繩用時35小時的記錄,而且及時治理了提升系統中的重大安全隱患,創造直接經濟效益400余萬元,確保了礦井安全生產,截至目前礦井已實現安全生產14個多月。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