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筆者從濮陽河務局張莊閘管理處了解到,該處2008年的創新項目“水下鋼絲繩防腐新技術”在濮陽河務局2008年度創新項目評審中以高分一舉榮獲一等獎。該技術立足于涵閘實際情況,簡單易操作,成本少,可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得到評審組專家們的一致辭好評。在欣喜之余,筆者從該項目的第一完成人——閘門運行技師禹德亮同志的口中了解到了該項目得以實施的前前后后,原來,該項目背后還有一段引人深思的故事。
張莊入黃閘位于臺前縣吳壩鄉,是金堤河匯入黃河的唯一口門,該工程隸屬于濮陽河務局張莊閘管理處,而單位由于人員多、經費少、底子薄、工資發放壓力極大,長期以來都被譽為“黃河上有名的窮單位”。可是該處并沒有氣餒,沒有完全依靠上級的“贊助”過日子,而是在下大力搞好以工程施工為主的經濟工作同時,一分錢掰成兩半花,從一張紙、一滴水、一度電”入手,大力創建“節約型機關”,集腋成裘,一年下來,省下了不少錢。從這些錢中,該處拿出一千多元用以創新項目,錢雖然不多,卻可以使“水下鋼絲繩”項目得以實施,在完成禹德亮技師一件心愿的同時,也提高了張莊閘的工程管理水平,延長了鋼絲繩的使用壽命,保證了閘門的啟閉靈活,確保了防汛排澇萬無一失。
好鋼使在了刀刃上,該處用節約的錢搞創新的做法可謂是“一舉多得”,值得推廣。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俺單位用上了“直飲自來水”
下一篇:泗縣供電公司主題教育活動獲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