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達人對中國安全管理事業的創造性貢獻——讀常占利的《安全管理基本理論與技術》
《安全管理基本理論與技術》是一部原創著作,全書46萬字,2007年由冶金工業出版社出版。此書是常占利先生繼創立嵌套管理學之后,又在安全管理領域開啟的新篇章。
中國迅猛發展的經濟急需中國的安全管理理論與技術。正如天津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倪祥玉所言:管理學是研究對象的學問,照搬現成的工業化國家的成果顯然是不夠的……。讀了常占利先生的《安全管理基本理論與技術》,我深深地感覺到,這部書的出版正應中國當今時令,為中國的安全管理領域吹來了一股春風。
一、創立了系統功能理論和系統運行效率理論
在我國的安全管理實踐中,常常有這樣的問題困擾著人們:“我們對安全生產管理非常重視,我們已經完善了管理體制,并且實施了定職能、定機構、定崗位、定責任,但是,為什么管理效果還是沒有實質性的改觀?為什么對控制事故還是沒有可靠性的把握?”
從理論上講,以上困擾人們的是可靠性管理問題,即在規定的時間及管理條件下,完成規定的管理功能的能力,以及它的可靠度(完成規定管理功能的概率)可以測量和把握的問題。也許,對于一般的管理問題,其可靠性問題還沒有引起管理學研究者的足夠重視。但對于諸如安全生產之類的管理問題,則必須要考慮它的可靠性,否則,正如作者所言:“沒有效率的管理或者管理效率小于事故效率的管理,都等同于沒有管理。”
《安全管理基本理論與技術》闡述了系統功能理論和系統運行效率理論。為了使這兩個理論更適于實際應用,作者分別給出了兩個定律,一個是濃縮為“結構、秩序、牽制”六個字的系統功能定律,另一個是濃縮為“互動、封閉、匹配”六個字的系統運行定律。這兩個定律在國際學術會議上曾被國外學者譽為“常氏安全管理十二字黃金定律”。
作者以翔實的資料、生動的案例,定性、定量、形象、直觀、精辟地證明了“常氏安全管理十二字黃金定律”,并且將這個定律運用得淋漓盡致,不僅活現于書中的每個技術定義、危險辨識方法、安全控制方法、管理方式和應用范例,而且幾乎貫穿于全書的字里行間,其深入淺出、簡單易行、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效果,令人耳目一新!
二、創立了一系列重要的安全管理理論體系
《安全管理基本理論與技術》不像某些圖書那樣,對老掉牙的內容陳陳相因,對支離破碎的理論進行堆砌,而是對安全管理領域相關的重要概念和原理從零開始創立了既有內涵又有外延的專業的定義,并且,每個定義都有后續的危險辨識方法論和安全控制方法論與之相配套,以致銜接成為一個個完整的專項安全管理理論體系。
例如,作者定義了廣義危險源和具體危險源的定義,解析前者就可以得到應對管理控制和行為控制的諸如管理規定、管理標準、工作程序之類的規章制度,解析后者就可以得到構成具體準事故的全部的危險點,以及應對這個具體準事故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機制。緊接其后,作者創立了用以解析危險源定義的危險傘圖解法,而解析的結果則是簡單作業和復雜作業的危險、重大的危險或潛在的危險。再接其后,又分別針對每一種危險提出了具體的控制方法,最后給出了對應每一種控制的經過實際應用驗證的范例。使讀者對這樣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既能夠一氣呵成地理解掌握,又能夠舉一反三地類推應用。
三、對傳統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弊病進行了辨證
《安全管理基本理論與技術》注重的是管理的可靠性以及管理理論與技術同真實的組織與真實的問題的切合性,這一點決定了它必然要觸及傳統管理中存在的痼疾。因此,作者用很多文字對傳統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弊病進行了辨正。
例如,作者證明了事故系統是有序、可靠且效率i≥1的系統,證明了傳統安全管理中常見的宣教員管理方式、協調員管理方式和監督員管理方式都是效率i< 1的不可靠管理方式,在此基礎上對傳統安全管理中的許多模糊觀點進行了辨正,并提出了許多新觀點:
(一)事故爆發于一個系統(崗位操作系統),而其根源卻來自三個系統(崗位操作系統、車間安全職能管理系統和廠部安全職能管理系統),三個系統的負功集成一個事故。
(二)傳統的管理者習慣于將目光死盯在崗位操作系統的操作者的性情因素上,試圖把三個系統要解決的問題都一股腦兒地歸罪在操作者的性情因素上,試圖用空洞的宣傳、簡單的說教和走馬觀花似的檢查等務虛的方法去解決復雜的實質性的安全生產問題。傳統的“三方式”安全管理是效率永遠小于1的不可靠管理,而用它去應對效率i≥1的事故系統,正是在傳統的安全管理當中,事故經常以意外的形式發生的根本原因。
(三)事故不是偶然的事件。對事故形成偶然事件的認識,是因為還沒有認識到,事故系統是有序、可靠、且效率i≥1的系統。
(四)事故也不是意想不到的事件。對事故形成意想不到事件的認識,是因為尚未認識到,運用危險源的定義辨識特定的危險源,判定盡數的危險點、選定有安全裕度的控制措施和確定效率i≥1的管理機制,可以徹底根絕事故。
(五)具體事故是完全可以被事先識別、防范、控制和避免的,其前提是在生產效益控制機制的基礎上運用系統運行定律建立效率i≥1的有序且可靠的專門的安全控制運行機制。
此外,作者還就在目標管理、危險辨識、安全管理體制、安全管理機制、安全管理模式、可靠性控制、風險性控制和不可靠性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錯誤觀點進行了辨正。
四、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機制、技術方法和控制手段
《安全管理基本理論與技術》闡述的技術,不像某些圖書那樣只給出一些標新立異、招引眼球的管理形式的東西,而是給出了可運用于中國真實組織和直對真實問題的一系列管理機制、技術方法和解決方案。
例如,作者提出了“三規一表”四合一重大危險檢控控制方法,用此法能夠完成檢控功效可以自我監測和調控的技術控制活動。此法涉及危險傘、轉換表、崗位操作員檢控表、車間安全技術員檢控表和廠部安全工程師檢控表。危險傘的作用是判定危險源、項事故、子事故和危險點,轉換表的作用是將危險點轉換為檢控點,三個檢控表的作用是標明每一個檢控點的受控標準值、檢控的即時狀態信息記錄格,以及糾正偏差的措施和手段的記錄格等。另外,此法還涉及對檢控控制率和檢控能力指數兩個檢測手段的運用,以持續把握被檢控系統的安全狀態。書中對具體的操作方法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并給出了經過應用驗證的范例。
《安全管理基本理論與技術》是為適合中國情況而量身打造的創新力作,是泰達人對中國安全管理事業的創造性貢獻。作者在中外企業云集的天津開發區供職十幾年,從改革開放的熱土中汲取營養,從實踐中探索規律,從諸多案例的剖析中獲取靈感,從中外各家所長中集聚精華,經過反復提煉,最終形成了獨創的安全管理理論與技術,其中既融入了西方的安全科學方法論,又融入了中國的安全工程技術手段。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安全管理基本理論與技術》所闡述的理論與技術已經在21家中外優秀企業中得以應用。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