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必須得科學發展,科學發展首先是安全發展,安全發展的重要體現就是實現生產安全,所以說安全生產責任重大,意義深遠。然而安全生產工作不是坐而論道,更不是閉門造車,而是在于真抓實干,防患于未然。近年來,滕州市大塢鎮實施“一線工作法”, 始終堅持安全生產不動搖、不懈怠,連續6年杜絕了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
一、情況在一線了解,打牢安全生產基礎
調查研究是成事之基,謀事之道。只有深入基層一線開展調研,才能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動權。為此,大塢鎮一方面健全領導干部聯系點制度。堅持領導干部帶頭每周一次到所聯系的企業單位深入開展調研活動,了解情況,指導工作;駐廠安全監督員每月寫出一篇調研報告,進一步摸清了企業的安全生產狀況和存在問題。另一方面建立企業安全信息平臺。對各廠企的重大危險源、安全隱患、安全防護措施、安全教育培訓、特種作業人員等情況信息逐一進行登記,并實行動態監管。同時結合所轄行政村不同的安全狀況,有針對性的建立臺帳、培訓計劃和監管措施。工作中深深體會到只有深入一線細致的調查研究,才能對轄區內企業的基本狀況更加“心知肚明”,才能進一步科學合理地指導安全生產工作。
二、隱患在一線整改,徹底消除安全隱患
近幾年來,該鎮堅持以檢查找隱患,以隱患促整改,以整改保安全的工作原則,按照“專家找隱患、政府搞督查、部門抓監管、企業抓落實”的要求,深入開展安全隱患一線排查治理。在檢查整治中,深入到廠礦企業、車間班組,無論是正常生產的企業,還是停產、半停產的企業;無論是在建的企業,還是公共聚集場所,都逐個企業、逐個部位進行反復檢查。從安全管理機構到車間,從設備到人員,從安全責任體系到安全文化,逐個方面、逐個細節進行認真檢查。哪怕是一臺設備的操作規章,還是一位職工的安全教育培訓記錄,都進行一一查實,最大限度地“走到、看到、查到、指到、改到”,切實做到“小隱患不出崗,大隱患不出廠,整改防范在一線”。
六年來,無論酷暑嚴寒、雨霧冰雪,尤其是節假日和重要活動時期,先后組織開展各類隱患整治集中活動200余次,檢查單位4300余家次,下達安全隱患限期整改指令書459份,發現重大隱患93條,整改率達98.73%,有效地消除了各類安全隱患,同時也贏得了廣大基層干部職工和群眾的信賴支持。
三、責任在一線落實,切實增強安全生產意識
近幾年來,鎮黨委政府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堅持把安全生產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長效機制,把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等各項工作同步部署、同步推進、同步總結、同步考核。鎮安委會堅持每月開展一次專項安全檢查,每季度開展一次綜合性安全檢查;每月召開一次安全隱患分析會,每季度通報一次安全隱患整改情況。進一步健全隱患排查治理“承諾制”、“公示制”、“掛牌督辦制”、“責任提前追究制”和“驗收消號制”,對發現的重大安全隱患,采取逐條做到治理責任、措施、資金、期限和應急預案“五落實”。鎮政府與企業、企業與車間、車間與職工層層簽定了安全生產責任狀,同時與公共聚集場所、危險部位、經營戶、有關的村莊、住戶也相繼簽訂了責任狀。進一步細化和完善“三大機制”、“一票否決制”、“一崗雙責”、“安委會成員職責”、“兩個主體責任的實施意見”等各項監管體制。真正做到了領導認識到位、機構人員到位、經費保障到位,形成了從政府到企業,從部門到村居,從企業到車間的安全監管體系,企業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得到有效落實,企業防范事故的能力和處置事故的能力都有明顯提升。
四、經驗在一線創造,落實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在于行動,行動在于方法,方法在于創新,創新在于務實。全鎮按照“一線工作法”的要求,與基層單位一起不斷研究、探索和總結,因地制宜,科學創新,找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安全生產發展之路。就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和“屬地管理”原則,以杜絕較大以上事故發生為目標,以積極創建標準化、信息化企業為載體,以嚴格執法監管、搞好協調服務和建立健全安全監管網絡為重點,全面構建“黨委領導、政府監管、行業管理、企業負責、社會監督”的安全生產格局,確保全鎮經濟和社會安全發展。目前,全鎮32家企業被確定為“安全標準化樣板企業”,45個行政村完善了村級安全網絡建設,鎮安監中隊被評為“省級安全生產示范監察中隊”,鎮政府連續六年完成安全生產目標。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下一篇:惠金河務局清查倉庫防汛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