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自2006年以來,原陽河務局工會連續四年被市局、縣總工會評為先進工會組織,2010年又喜獲 “黃委先進工會組織”榮譽稱號。一個個金燦燦的證書,記載了原陽河務局工會“十一五”期間以人為本、不斷創新,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的奮斗歷程。
走進原陽河務局家屬區,四座嶄新的大樓矗立眼前;步入一線養護班組,電視機、洗衣機、空調……樣樣齊全,這些都得力于原陽河務局工會。自2006年實施民生工程以來,像這樣的為職工辦實事兒辦好事兒計劃年年都有,截至2010年29件為職工辦實事全部落實到位。如今,每個職工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們不再為沒地兒說理而發愁,不再為付不起醫藥費而困惑,不再為職工利益得不到保障而煩惱,因為他們有了“靠山”,他們知道“有困難找工會”。
“十一五”以來,原陽河務局工會充分發揮聯系職工的紐帶作用,以改革創新精神不斷加強工會自身建設,緊緊圍繞治黃大局和經濟發展,求新思變、與時俱進,追求卓越,譜寫了一曲思想觀念大轉變、服務經濟大發展、各項工作大突破、社會形象大提升的和諧曲章。
主基調:惠民幫扶暖人心
2009年,退休職工王培友患肝癌,多次進行化療,1.5萬元醫療費無力解決,經班子研究后,破例為其解決醫療費4000元。
今年6月份,退休職工李世虎患重病住院,由于家境貧寒,單靠李老一個人的工資能以承受巨額藥費。該局工會得知情況后,迅速組織職工捐款,短短幾天時間, 200多名職工募捐了一萬六千余元。
自2006年出臺“大病救助”措施后,該局工會建立了困難職工檔案,除了可以為職工報銷住院醫藥費70%,對于符合“大病救助”條件的職工剩余的30%按照標準實施救助,對特困職工采取發動職工捐款、年終送溫暖慰問等多種方式實施。現在,該局每年有3人以上的職工切身享受了這項福利,解決醫藥費人均5000元以上。
“想職工之所想,解職工之所憂”是該局工會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工會作為服務困難職工的窗口,建立了幫扶脫困長效機制。堅持開展“雙節”送溫暖活動,有的離退休職工家住農村,路程遠且路況差,每年重大節日,工會堅持行車1000多公里對100余名離退休職工進行慰問;為了保障職工的身體健康,每兩年舉行一次義診活動,為全局職工進行身體體檢;為了鼓勵職工子女奮發進取,實施了“金秋助學”工程,針對考入高等院校的職工子女進行2000—10000元不等獎勵。近五年來工會共救助困難職工40余戶,共計資金20000余元。同時,該局工會還將這份“溫暖”服務延伸至社會,組織職工參加 “義務獻血”活動,每年積極為農村留守兒童和灘區困難群眾捐款捐物,累計達一萬余元。
主旋律:文化建設聚人心
為充分發揮文化育人的功能,以先進文化引領機關建設,該局工會積極組織參加各類活動。利用局域網,開辟了“廉政文化”欄目,精選模范事跡和古今廉政故事及廉政文化作品供瀏覽學習;組織參加“永遠跟黨走、建設新原陽”演講比賽;組織觀看電影“第一書記”;實行圖書室周末開放制度,引導干部職工多讀書,讀好書。同時,積極組織職工參加自行車慢賽、拔河、定位投籃等體育比賽,豐富了職工文化生活,增強職工身體素質。多次代表市局參加黃委、省局組織的聯歡會,在市局組織的廣播操比賽中榮獲一等獎,在市局工會舉辦的兵乓球和長跑比賽中,連續兩屆取得乒乓球男子、女子單打冠軍、雙打冠亞軍、長跑比賽六個項目中取得五個冠軍、一個亞軍的殊榮。
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使職工原本單一的生活變得精彩多樣,不但展示了干部職工積極向上、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精神風貌,同時也培養了職工的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陶冶了思想情操,大力推動了機關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
強音符:創新一線穩人心
說起這五年來變化最大的,還得屬一線班組建設。
李巨林,現任原陽蔣莊堤防工程維修養護班班長,在一線工作多年,親眼見證了一線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前,每個班就一間房子,既做飯又睡覺,一到刮風下雨,漏風漏水。吃水也困難,每天都要騎車到幾公里外去裝水,夏天洗澡想都沒想過……現在“搬家”了,住宿條件改善了,收入提高了,請假回家的少了,積極工作的多了,再也沒有人抱怨工作條件差了”。
李巨林所指的“新家”是2009年原陽河務局新建的蔣莊堤防工程維修養護管理班。與這棟小樓同時建設的還有斗門工程養護班。兩個庭院占地都是10多畝,房屋全部是兩層樓,建筑面積都在1000平方米以上。兩個班組建成后,該局12個一線班組的人員不但全部告別“三漏”(下雨天漏雨、刮風天漏風、晴天漏陽光)房屋,也結束了斗門工程養護班職工租房工作的歷史。
繼開展“一線班組建設年”以來,為切實改善一線職工的工作生活條件,該局轉變思路、大膽創新,在縮減機關開支的情況下,提出了“再苦不苦職工,再窮不窮一線”的思路。2006年至2010年,新建了武莊、馬莊、大張莊、三官廟、蔣莊、斗門六座一線班組管理房,每個管理房都具備餐廳、廚房、圖書室、會議室、活動室、水沖式廁所等,配備了電視機、冰箱、洗衣機、太陽能熱水器、消毒柜、飲水機等生活用品,訂閱了報紙、圖書,美化綠化了庭院環境,使一線班組達到了三季有花,四季長青。同時,采取長(長期效益)短(短期效益)結合、種(種植)養(養殖)搭配的經營方法,瞄準市場,搞好一線班組經營創收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組織職工在壩襠、院內育植60余畝四六楊、金絲柳等樹苗,種植各類農作物200畝,開發魚塘35畝。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改善了一線職工的工作生活條件,增加了一線職工的收入,穩定了一線職工隊伍。
李巨林寫得一手好字,每個班組的墻上都掛著他的字畫,然而,他寫的最多的就是“職工之家”。
和鉉音:維權監督固人心
為充分發揮職工當家作主的權利,增強主人翁責任感,該局工會加強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參與,推進全局民主建設。
2006年,工會進一步完善了職代會的組織制度,采取分組討論與大會發言相結合,會內討論與會外征求意見相結合,充分發揮了職工的民主權利,大大提高了職代會的質量,使民主管理不走過場,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廣大職工參與民主管理的積極性。
2007年,該局將政務公開內容細化分解,明確各部門負責人,并納入目標管理考核。同時,開展政務公開責任追究制度,工會負責對全局的政務公開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2008年,聘請法律顧問,組織機關和企業職工學習《勞動法》、《工會法》和《安全生產法》,設立了熱線咨詢,使職工充分維護自己的權利。
2009年,相繼完善出臺了《民主評議干部制度》、《民主監督制度》,民主評議由原來的每年一次改為每季度一次,職工提議經工會提交黨組研究,制定落實方案,明確完成時間后張貼公布。
2010年,修訂了一線班組聯系制度,確定對口聯系部門,將一線班組聯系落實情況納入各部門考核范圍,每季度一次改為每月兩次深入一線聽取民心,對反映的問題書寫成文及時上報和反饋。
五年的時間,一步一個扎實的腳印。該局工會“民主答卷”讓職工們看到了生活的切實改善,體味到領導對群眾利益的深情牽掛。“十一五”正漸行漸遠,原陽河務局新一屆領導班子樹立的“大原陽”意識正深入人心。下一個5年,相信他們必將奏響更加嘹亮和諧的“民主樂章”。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