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職工學《安全規程》興趣盎然,如何讓職工對《操作規程》耳熟能詳。這一直是煤企就如何更好地貫徹《礦井三大規程》,而普遍關注、探討的問題。近年來,陶二礦實施的“角色互換”教學方式收到了良好效果。
聽眾觀眾角色互換。過去,新工人入礦培訓,采用的形式大多是“填鴨式”教學方式,教師在臺上依照教學大綱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新工人初來乍道,還沒有對礦井形成初步的認識,大多因聽不懂而在桌旁充耳不聞、如坐針氈。針對這種現象,該礦充分利用電教優勢,投資10余萬元購置《礦井安全生產教育》系列片,電教片運用“三維立體”制作技術,形象逼真。并分專業、有重點、有目的加入故事情節。這樣,學員變枯燥乏味的書本教育聽眾為聲光電俱全的影片欣賞觀眾,極大地引起學員的學習興趣。
學員教員角色互換。老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似乎天經地義。但,陶二礦卻將新入礦工人電教學習一周后,將教材分章取節,指定學員提前備課,然后,上臺向同學講自己對所學《規程》的感悟認識和解讀方式,遇講不透徹之處教師再現場指導。這種“互動式培訓”,形式新穎活潑,培訓效果直觀可信。同時,易發現選拔具有班組長領導素質人才,為學員上崗后的一線生產和現場管理提供了安全保障。
被動主動角色互變。一是工會團委將權力下放,安全活動只定時間,活動節目、內容皆有各單位自行準備。這樣,平日里只能被動參與活動的采掘一線職工,主動拿出自己的專長絕活,說三句半、唱武安評、打太極拳,精彩的對白、悠揚的曲調、剛勁的武姿,讓眾多觀眾寓教于樂,收到可喜的效果。二是分析事故讓職工主持,開展討論讓職工發言;讓違章人員主動現身說法,舉一反三,將警示教育活動開展地別開生面,效果明顯。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