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們的治黃隊伍中,有著這樣一群人,他們不在治黃一線崗位上,他們的工作沒有輝煌顯赫的業績,有的只是旁人難以體察的一絲一線的瑣碎和細心,但治黃隊伍的穩定運轉卻離不開他們的辛勤勞動。他們,就是治黃隊伍中的基層人勞干部。
上午八點。東平河務局人勞科的祖磊按時來到辦公室。離8:30正式上班時間還有半小時,但提前到崗等待同事們簽到已經成了人勞科內部不成文的規矩。燒水、打掃樓道走廊、將辦公用品擺放整齊,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同事們能心情愉快地開始一天的工作。
“楊濤,俺老伴那醫保本給辦下來了嗎?”九點剛過,退休職工老劉就來了。老劉是個老黃河,受惠于國家擴大城鎮居民基本醫保覆蓋面的好政策,一輩子沒工作的老伴兒也能享受到基本的醫療保障了。“大爺,俺都給您說了多少次了,現在天冷路滑,這樣的事兒您給俺打個電話就行了,您怎么總不聽啊。醫保證肯定能辦下來,一辦好俺就給您送家去,您就放心吧,快坐下暖和暖和。”楊濤趕緊站起身來將老劉攙過來坐下,遞上一杯熱茶。
就這樣,一天的工作就此開始,安靜的樓道也開始熱鬧起來。人勞科的辦公室從這一刻起不再安靜,不斷有職工、家屬來到辦公室,有要求出具各種證明的,有來咨詢人事勞動政策的,還有傾訴遇到的困難,希望能得到組織的關心和幫助的……
段女士是東平河務局的遺屬。十年前丈夫因公殉職時,女兒只有兩歲。段女士沒有固定收入,要獨自撫養尚在幼年的女兒長大談何容易。東平河務局人勞科十年如一日的關心著她們的生活,根據有關文件精神,每月給孩子396元的遺屬生活費,并負擔孩子的學費直到大學畢業。但這些錢并不足以解決她們母女的溫飽問題,段女士要照顧年幼的女兒,不能外出打工,無法掙得更多的收入。人勞科了解到她們的實際困難后,及時向領導作了匯報,通過爭取,讓段女士在河務局當臨時工掙一份家用,減輕她們的生活壓力。今天段女士來到人勞科,跟朱永軍科長講述她們母女生活的艱辛,希望朱科長能夠適當提高她們的生活費標準。朱科長熱情地接待了她,并向她表示,一定會把她們的實際困難反映上去,同時跟她詳細解釋了有關的人勞條例規定。
待段女士走后,我對朱科長說,作為基層人勞工作者并沒有權限給他們提高標準,遇到這樣的情況,我覺得特別無奈。朱科長笑著說,人常說醫者父母心,其實作為一名人勞工作者,最需要的也正是這份仁心。我們接觸的都是最基層的職工,他們是我們黃河最忠實最直接的守護者,但這些職工中家庭條件困難的不在少數。安定這批職工隊伍,盡力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對于治黃隊伍人心的凝聚至關重要。聽到職工們遇到困難我心里也不好受,也想去幫助他們,但是國家政策是有嚴格規定的,不能違背原則。人勞工作要做得到位,不是用冷冰冰的條文規定把人打發走,而是要用心去溫暖別人,對他們的難處感同身受。我們能做的,就是對他們態度誠懇些,及時將他們的困難給上級反映,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盡可能幫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時間在紛繁的工作中消逝,不知不覺這一天的工作就要結束了。下午17點,人勞科收到上級部門發來的傳真,要求對在職職工的工資標準進行測算并盡快上報。臨下班來了急活兒,沒有人抱怨。夜幕降臨,萬家燈火,人勞科的燈依然亮著,大家都在認真整理上報的材料,誰也顧不上吃飯。為了給上級部門的決策提供更加翔實可靠的依據,每個數據都要經過反復核實。
這就是基層治黃隊伍中的人勞工作者。他們熟悉治黃隊伍中的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他們心中時時將職工的困難銘記,他們將自己對黃河的熱愛化為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用真心與細心凝聚治黃隊伍的人心。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范縣河務局責任明確防凌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