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要原則:
1不乘坐普通電梯;
2利用樓梯間疏散樓梯向下逃生。
二、基本方法:
1以利用疏散指示標志找尋安全出口為目標。
2以利用疏散樓梯向下逃生為目的。
首先,我們國家現在的公共建筑或場所,都是按照國家《建筑設計符合規范》設計建造的,也都是依法經過政府部門審批投入使用的,并經過政府監管部門的監管。應該說在消防安全方面是有安全保證的。而當我們在公共場所內的某個部位或角落,忽然室內照明燈具瞬間熄滅,周圍一片漆黑,同時場所內火災報警器器驟然響起或事故廣播播報火警,證明該場所內發生了火情。此時要沉著冷靜不要恐慌,按照上述原則和方法實施逃生行動。下面逐一闡述上述主張的原理和依據:
一、發生火災不能乘坐普通電梯的理由
1、火災時,電梯不具有防高溫性能,當遇到高溫時,電梯廂容易失控甚至變形卡住,有的還會有觸電的危險;
2、電梯運作時會使電梯豎井失去防煙功能,從而產生煙囪效應,使其成為拔煙助火的垂直通道,既會威脅人員的安全,又助長了煙火的擴散與蔓延;
3、火災時,當樓內電氣線路被燒毀或斷電時,電梯便會停在樓層中間,一方面,不利于電梯內的人員逃生;另一方面,也有礙于外面的搶險人員營救,極易釀成人員傷亡事故。
二、樹立信心,相信安全出口就在周圍45米范圍內。即: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公共場所的觀眾廳、展覽廳、多功能廳、餐廳、營業廳等場所,室內任何一點至最近疏散門或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不應大于37.5m,且行走距離不應大于45m。由此,要沉著冷靜,環顧四周沿著疏散指示標志指示的方向、路線找尋安全出口。
三、沿著疏散指示標志引導找尋安全出口。即: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大型或較大型的商場、市場、展覽館、 影劇院、體育館、禮堂及歌舞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其疏散走道緊靠地面墻壁上(或敞開空間的上部懸掛著)和主要疏散路線地面上設置著保持視覺連續的燈光疏散指示標志和蓄光疏散指示標志(直線距離不大于20米,轉彎處距離1米)。由此,利用疏散指示標志引導的方向、路線進入安全出口,安全出口上方有安全門或太平門標志。
四、推開防火門進入封閉樓梯間。封閉樓梯間是建筑室內上下貫通并直通室外地面,其具有防煙、防火、隔熱、照明、通風等功能,應該說封閉樓梯間就是火災風險的避港灣和逃生豎向通道。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下列場所應采用封閉樓梯間: 旅館、醫院和類似功能的建筑,歌舞娛樂場所、商店、圖書館、會議中心以及6層以上的其他建筑。注意進入樓梯間后一定要隨手關閉防火門防止火災煙氣進入,保持樓梯間內空氣清潔。然后順著樓梯向下疏散逃生直至逃到室外。
五、如果在某一處發現的安全出口被火焰封堵或樓梯間內被火或煙霧封堵,根據《建筑防火設計規范》的規定:公共建筑內有數個封閉樓梯間,即:每一層都有數個安全出口。則選擇在本層的其他公共通道(走道)或其他區域,另外尋找其他安全出口和封閉樓梯間即可逃生。
六、火災現場逃生的基本做法:
1主動脫下身上穿著的尼龍化纖產品的衣服,防止遇到火或高溫迅速燃燒或融化 ;
2應首先選擇沿墻壁貓腰前行;
一是避免與他人發生沖撞;
二是防止棚上物品掉下拌人或咂人;
3逃生過程中,注意呼吸要小而淺,不要大口喘氣;
4由于火災發生時有毒煙氣大多聚集在室內上面,如果必須穿過煙霧嚴重區域時應該:
一是用膝、肘著地匍匐前進通過(因為近地面處往往殘留新鮮空氣);
二是用毛巾、衣物掩住口鼻迅速通過;
三是如果條件允許可用厚衣物或被褥侵濕,裹在身上防止被火燒傷或灼傷。
七、特殊情況的處理
1在疏散逃生途中遇見明火時,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不能坐以待斃。應該主動操作墻壁消火栓勇敢滅火,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公共場所室內公共通道(走道)上間距 50米或樓梯間口應設置一個墻壁消火栓,常年保持24小時消防水壓。因此,這樣即清除了障礙又消滅了火勢,普惠他人。
2當被困在在獨立的密閉房間不要冒然開門,先用手背觸摸一下門把手,如溫度非常高時或看見有煙霧從門縫進入時,說明室外有火在燃燒,應迅速關閉房門,有條件時用洗手間水向門潑水降溫,同時用濕被褥封堵門縫防止煙霧進入。同時在窗前(白天)用鮮艷的物品,(夜間)用手電、手機向外面揮動,吸引外面救援人員的注意。同時打開水龍頭放水降溫,增加空氣濕度,并退入廁所內等待救援。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