咣!用繩子吊起的重物瞬間砸向下方的建筑農民工王海,盡管有安全帽做遮擋,碰撞產生的沖擊力還是讓他身體本能地往前傾了下去……“天吶!竟有這么大的力量,如果不帶安全帽,頭肯定要被砸出個洞!”王海感慨道。
這一幕,發生在中建二局三公司成都啟陽恒隆廣場項目工地。近日,該項目工地的安全教育培訓體驗區正式落成,近200名建筑工陸續來到現場觀摩。體驗區內除王海親身嘗試的安全帽沖擊體驗外,還設置了安全帶使用體驗、安全用電體驗以及鋼絲繩正確使用方法等多個與施工安全相關的展示項目。
“建筑工地上的習慣性違章久禁不絕,工人作業時總抱有僥幸心理,切實可見的模擬危險體驗有助于提高工人的安全作業意識。”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工人日報》記者,為降低因工人違規操作而產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所有工人入場前必須在體驗區進行安全施工培訓。
據住建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共發生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事故522起,死亡648人,其中高處墜落事故276起,占總數的52.87%;物體打擊事故63起,占總數的12.07%;機械傷害、車輛傷害、觸電、中毒和窒息等其他事故62起,占總數的11.88%。“有相當比例的事故緣于工人施工過程中操作不規范,但標準化作業在建筑工地的推廣確實很困難。”一建筑企業負責人向記者感慨,“對施工現場的大多數農民工而言,要求他們作業時全程佩戴安全帽都很難如愿。”
“建筑行業啟用農民工數量較多,實現安全生產目標需多條腿走路。”據全總勞動保護部勞動監督一處處長李樹國介紹,安全隱患分為主客觀兩方面,其中客觀隱患可通過企業安全管理規范及技術創新等方式可消除大部分,但主觀隱患的排查與治理相對復雜。
對于如何破除工地安全的主觀隱患,“重點還是要在農民工群體身上下功夫,要讓他們真正了解安全生產的重要性,而不是在切膚之痛中成長。”李樹國認為,目前相當部分建筑企業都成立了農民工夜校,可通過系統化教學普及安全生產知識,此外每年開展的安全知識競賽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舉措。盡管企業引導很重要,但根本還是要靠工人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