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失聯客機搜尋工作已進入第16天。中方搜救艦船繼續向南印度洋方向搜索前進,中國空軍飛機將在安達曼海域和疑似發現失聯客機海域繼續搜救。一架參與搜救的民用飛機在相關區域發現一些小塊物體,散布在半徑為5公里的范圍內。23日,法國衛星在南部走廊附近發現疑似物體。
搜救行動
法國 衛星在南部走廊發現可疑物
根據馬來西亞交通部23日發布的聲明,馬方當天早上收到來自法國方面新的衛星圖片,顯示在南部走廊附近發現疑似物體。馬方立即將這些圖片傳送給澳大利亞救援協調中心。
馬方在聲明中并未給出疑似物體的尺寸、拍攝日期等細節,不過聲明稱發現的物體不止一個。馬方稱,已將法方提供的衛星圖片轉發至位于澳大利亞的協同搜救中心以及在南印度洋海域參與搜救的有關國家。
法國成為繼澳大利亞和中國后,第三個宣布發現可能與失聯航班有關物體的國家。20日,澳海事安全局宣布該國衛星在南印度洋觀測時發現了疑似MH370的殘片。22日,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等單位在對相對衛星數據研判后認為,中國“高分一號”衛星觀測到的一個長約22米、寬約13米的漂浮物可能與MH370航班有關。
中國 機艦聯合搜索暫無結果
據中國海上搜救中心22日介紹,中方搜救艦船正繼續向南印度洋方向搜索前進,邊航行、邊搜尋,逐漸向澳方公布的疑似海域靠近。
中方兩個伊爾-76機組22日在澳大利亞珀斯落地后,立即與澳空軍就搜救工作交換了意見,聽取了澳空軍關于前期搜救工作介紹,定于23日14時派出一個機組,飛赴南印度洋疑似發現失聯客機殘骸的海域進行空中搜尋,并為中國海上搜救艦船提供信息。
中國空軍的一架運-8飛機22日在印度洋東北部的安達曼海域完成搜索任務后順利返航,降落在吉隆坡以西30公里處的馬來西亞梳邦皇家空軍基地。第一天的搜索沒有重大發現。
此次飛行總指揮王剛表示,如果天氣條件允許,他們還將繼續到相關海域搜索。
美國 巡邏機搜尋中方發現可疑物
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發言人威廉•馬克斯22日晚向記者證實,美軍P-8“海神”巡邏機將于澳大利亞時間23日繼續赴由澳方和中方宣布的疑似漂浮物海域,搜尋馬來西亞航空公司失聯客機。
馬克斯說,這架巡邏機23日將繼續從澳大利亞珀斯起飛,赴此前先后由澳方、中方宣布通過衛星圖片發現的疑似漂浮物所在海域搜尋失聯客機。
當被問及美軍另一架P-3“獵戶座”巡邏機會否轉赴澳大利亞繼續參與搜尋,馬克斯說,這架巡邏機目前仍從馬來西亞起飛,在印度洋南部執行對失聯客機的搜尋任務。第七艦隊暫時還沒有計劃將其改至澳大利亞珀斯,但也要視P-8巡邏機搜尋任務的進展情況而定。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言人阿拉德•比特爾22日晚向新華社記者證實,美國家航空航天局正計劃動用空基設施,鎖定此前衛星捕捉到的位于印度洋南部疑似失聯客機殘骸碎片的這一區域,希望在今后數日內獲取相關圖像。
澳大利亞 小物體或無關失聯客機
澳大利亞海事局當地時間23日0時發布有關失聯客機搜尋工作進展的最新聲明說,一架參與了22日搜救活動的民用飛機在搜救區域內,以肉眼目擊到一些小塊物體散布于半徑為5公里的范圍內。
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23日晨在離開正在訪問的巴布亞新幾內亞返澳前謹慎表示,民用飛機在印度洋搜索區域內目擊到的小塊物體可能與失聯客機無關。
兩架商用噴氣式飛機和一架澳大利亞皇家空軍P-3“獵戶座”海上巡邏機將于當地時間23日9時左右從珀斯起飛繼續搜索。目前,澳“成功”號軍艦已抵達相關海域。由澳軍方C-130“大力神”運輸機投放的4個水文數據監測浮標也正持續將水流運動數據傳回。據新華社
沖 破 疑 云
疑似殘骸為什么難以搜到?
21日至22日,南印度洋上空能見度大約10公里,搜尋條件較好。然而,預計23日開始天氣將變壞,一直持續到下周末,勢必給搜尋帶來麻煩。
隨著下雨、刮大風,海面也會洶涌澎湃,泛起白色浪花,導致空中搜尋人員難以辨識海面漂浮物。澳大利亞海事局介紹,由于雷達掃描尚無收獲,所以眼下搜尋工作主要依靠搜尋人員從空中用肉眼察看海面狀況。
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這片海域即將刮起的大風不可小視,是南緯大約40度至50度之間的強勁西風,風速之快,在全球所有風帶之中居于前列,因而獲稱“咆哮的四十”。
海洋專家認為,澳方20日宣布在衛星圖像上發現兩塊疑似馬航客機殘骸以來,已經過去兩天,目標殘片很可能已經隨洋流漂到了160公里以外。
即便尋獲衛星圖像中的物體,并且能夠確定是客機部分殘骸,尋獲地點也可能距墜機地點非常遠,給下一步尋找客機主體殘骸帶來困難。
接下來,搜救人員將利用數學模型大致確定搜尋區域,依靠海輪上的聲吶設備試圖接收客機“黑匣子”發出的脈沖信號,以及出動水下無人駕駛飛機在海面以下3公里尋找客機主體殘骸。
南印度洋洋流運動非常復雜,即便建立數學模型也可能估算錯誤,而拖延時間越久,定位難度也就越大。
未來能否把黑匣子送上“云”?
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聯超過兩周,俗稱“黑匣子”的飛行數據記錄器據信耗電過半,其脈沖信號只能再維持兩周左右。
一些航空專家提出,黑匣子誕生于上世紀40年代,如果把它與21世紀新興的無線寬帶、云存儲等技術結合,實現飛行數據實時對“云”傳輸,眼下飛機失聯難尋的困境能否不再出現?
實時傳輸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前主席馬克•羅森克認為,從馬航客機失聯和2009年法國航空公司AF447航班失事的搜尋行動來看,當今國際航空界采用的飛行事故調查流程已經過時。
“這是5年內第二次出現我們必須等待找到黑匣子的事故,”羅森克說,“我們必須把事故調查的理念和技術提高到21世紀。”
羅森克提出,如果能把黑匣子記錄的飛行數據和艙聲錄音傳輸到云數據庫,將有助于相關部門在飛機遇到緊急情況時盡早定位并啟動調查,特別是飛機在民航雷達覆蓋范圍之外飛行時。
美國航空專業網站“跑道少女”創始人瑪麗•柯比指出,越來越多航空運營商開始向乘客提供空中無線寬帶連接服務。既然乘客能夠在飛機上瀏覽網頁、下載電影,那么客機飛行數據同樣可以通過寬帶實時傳輸。
“是時候把黑匣子送上‘云’了,”霍華德大學機械工程學教授奧利弗•麥吉說,“對于那些飛越印度洋或巴西亞馬孫(平原)等廣闊區域的航班來說,至少應把最基本的飛行數據送上‘云’。”
“成本太高”
一些航空專家和企業界人士提醒,技術層面上,實現飛行數據對地面或對云數據庫的實時傳輸完全有可能,但這一變化面臨運營成本增加和帶寬分配限制等挑戰。
另外,在美國國家安全局等西方情報機構大規模監聽項目的陰影下,傳輸艙聲錄音是否會導致個人隱私泄露,同樣令人擔憂。
面對資金和帶寬瓶頸,羅森克認為,可以嘗試把最重要的一部分飛行數據、而不是所有數據傳輸到云數據庫,或者采用間歇性傳輸、而不是實時傳輸,以節省帶寬和成本。
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前成員、空軍退役飛行員鮑勃•本宗提出,另外一種成本較低的改進方法是,加裝能夠在海上漂浮的定位設備。據新華社
失 聯 日 志
3月8日
飛機失聯
馬來西亞航空公司證實,3月8日凌晨2時40分吉隆坡飛往北京的MH370航班失去聯系。該航班共計搭載227人及12名機組人員。
3月9日
假照登機
國際刑警組織證實,至少有2名乘客使用被盜護照登上馬航失聯的MH370航班。被盜的護照均已經登記掛失。
3月10日
家屬赴馬
10日上午,中國政府聯合工作組抵達馬來西亞。中國救援船到達疑似失聯海域。晚上首批赴馬來西亞家屬從麗都飯店啟程。
3月11日
多國搜救
馬來西亞警方公布兩名持假護照登機者的照片,均為伊朗籍,目的應該是偷渡,其中已確定身份的年輕人已被排除涉恐。
3月12日
通話內容
馬駐華大使首次現身北京出席情況通報會,并首次披露失聯客機通話內容,最后的通話是“好的,晚安”,由飛機副駕駛發出。
3月13日
愈發混亂
馬方證實民用雷達顯示MH370消失時間為凌晨1時20分,軍用資料顯示飛機消失時間為凌晨2時40分,地點也不一致。
3月14日
故意變道
馬證實可能有飛機飛越馬六甲海峽,國外媒體則稱,有人蓄意駕駛著失蹤的馬航航班飛越馬來半島,往安達曼群島方向飛去。
3月15日
劫機嫌疑
馬總理表示,客機聯絡系統機載應答機被“人為蓄意關閉”,航線可能被人為改變,馬方調查包括客機被劫持在內的所有可能性。
3月16日
兩條走廊
馬方建議各國搜索兩條空中走廊,北為泰國至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南為經印尼至南印度,范圍空前擴大。
3月17日
機長被查
馬方稱,失聯飛機上沒有發現爭斗跡象,目前正在調查飛行員自殺的可能性。機長涉案嫌疑度越來越高,警方已介入搜查。
3月18日
嫌疑排除
中方對所有乘客進行了詳細調查,其中沒有發現任何有破壞行為的證據,所以可以排除中國乘客涉恐和破壞活動的嫌疑。
3月19日
數據被刪
調查人員在檢查馬航失聯的MH370航班的機長扎哈里家中的飛行模擬器時,發現這架機器上最近的多個數據被刪除。
3月20日
疑似殘骸
澳海事局稱,衛星顯示珀斯港以西2500海里發現兩處碎片疑似航班物件和若干小碎片,碎片出現位置與搜索航道高度吻合。
3月21日
穿馬六甲
澳方搜索殘骸未果。馬飛機失聯前的最后一張軍用雷達圖顯示,飛機凌晨2點22分正飛過馬六甲海峽。
3月22日
中國發現
中國衛星發現,南印度洋海域觀測到疑似漂浮物。疑似漂浮物長約22米,寬約13米,距澳公布疑似物南偏西120公里左右。
3月23日
協同搜救
“雪龍”與“中海韶華”輪預計于25日到達疑似海區。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同時協調多艘過往商船進行搜尋,尚未發現可疑情況。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