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二月二十五日電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載文披露,中國每年因公共安全問題造成的GDP損失高達百分之六,每年安全問題奪去二十萬人的生命。文中指出,中國的公共安全面臨著十分嚴峻的挑戰,并呼吁把重視公共安全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文中引用大量數據資料分析了安全事故、天災人禍以及社會治安等問題的形勢。首要的就是安全事故總量居高不下,屢屢發生的重特大事故更具突發性、災難性和社會危害性。
一九九0年至二00二年,中國安全事故總量年均增長百分之六點二八,最高時增長達百分之二十二。據統計,二00二年全國共發生一百零七萬余起各類事故,導致十四萬人喪生,其中七十七萬多起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十一萬人喪生,因瓦斯爆炸、礦井坍塌等安全生產惡性事故造成死亡近七千人。
文章說,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重大突發性災害頻發,百分之七十以上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工農業和城市,受到各種災害嚴重威脅,全國二十二個省會城市和三分之二的百萬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均位于地震高危險區。“天災”之外,火災等人禍也直接威脅著生命安全,是危害最持久、最劇烈的災害之一。中國每年因火災而死傷的人數都在幾千人。此外,食品安全也構成一大問題,污染與中毒是中國目前最主要的食品安全隱患。
文章指出,中國社會治安形勢也很嚴峻。社會結構面臨劇烈變動,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對人民生命安全構成了極大的隱患。刑事案件年均上升幅度為百分之二十四點七,總量每年均達三百萬起以上,造成年均死亡近七萬人;經濟犯罪涉案金額平均每年都在八百億元以上。文中還稱,在新形勢下,防范外來有毒、有害物質和生物入侵、恐怖事件的發生,亦應成為中國公共安全的一個戰略組成部分。
上述公共安全問題每年給中國造成經濟損失計六千五百億元人民幣,約占GDP總量的百分之六。這個數字的構成是:一是安全生產事故引發的損失共計兩千五百億元;二是社會治安事件造成的損失一千五百億元;三是自然災害造成的兩千億元損失,四是生物侵害導致的損失為五百億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范維唐指出,目前中國正處于經濟和社會的轉型期,公共安全面臨的嚴峻形勢越來越凸現出來,引起了決策層和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有關專家已形成了一個共識:在謀求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全部過程中,人的生命始終是最寶貴的,應當像對待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一樣,把重視公共安全問題作為一個不可動搖的基本國策來認真對待。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洪大用表示,目前中國的公共安全保障體系尚未建立健全,應對公共安全問題和社會風險的能力還遠遠不夠,從SARS引起的社會性恐慌和一些重大安全問題引發的震蕩,都可以看出全社會仍舊十分脆弱的神經。
接受采訪的專家一致認為,中國應當盡快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保障體系:首先應當全面貫徹落實協調發展觀,增加對民政、農業、衛生、教育、環保等幾大社會發展部門的投資,使整個社會的發展建立在可持續的基礎上。為公共安全提供強勁的物質保障。
專家還建議,從戰略高度來對公共安全保障體系進行制度設計。目前,中國仍缺乏“緊急狀態法”和相應的國家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體系。整個社會僅僅熟悉常態運行下的規則,遇有重大突發性公共安全事件時,社會和職責部門不可避免地陷入忙亂甚至恐慌。另外,還需加強公共安全科學與技術的研究,為公共安全提供有力支撐。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下一篇:不懂自救4人被活活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