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阜新事發當日,溫總理前往災區;第二天監察部部長李至倫親自帶組前往調查事故,遼寧省副省長劉國強停職;二是安全生產局迅速升格為總局,轉為正部級;最后一個沒想到的,也是最大的意外,成為總局局長的是來自國資委的李毅中,而非原局長王顯政。
王顯政從事安全生產管理已經多年,在安全生產領域享有較高威信。然而,自去年10月以來,接二連三的大礦難似乎給這位年近60歲的老局長開了一次“玩笑”。
“從去年10月份以來,在117天內就相繼發生了鄭煤集團大平礦、銅川礦務局陳家山礦和今年阜新孫家灣礦難,這在以前是沒有的。尤其是阜新孫家灣煤礦事故成為我國死亡人數第二多的礦難。”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原局長張寶明向記者介紹。
也就是這起礦難,把毫無準備的國資委黨組書記李毅中推向了安全監管前臺。
在外界眼中,李毅中屬于明顯的外柔內剛。從中石化的企業管理到國資委的國資監管,其管理能力和監管手法相當強勢。
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李氏監管正在漸入角色。3月7日下午,李毅中首次公開亮相兩會,參加遼寧代表團的政府工作報告的審議,聽取遼寧省關于安全生產的討論發言。下午4時進入新華網,一反低調常態,與網友暢談其安全監管施政綱領。
國資經驗導入安全生產
長期以來,煤炭安全生產是我國安全生產的一大難題。張寶明認為造成事故多發的深層次問題原因有四點:“一是利益趨導,煤價上漲,企業超能力生產,要錢不要命;二是管理弱化,地方和政府缺乏有效的安全生產監督和管理;三是小煤礦太多,有一半不具備基本安全生產條件;四是煤礦安全基礎薄弱,安全投入不足。”
面對這種狀況,有著長期國企管理經歷的李毅中將為煤炭安全生產帶來了現代化的管理經驗,同時更帶來了強勢管理作風、籌措資金能力和國資管理經驗。
在過去幾年,李所在的國資委所管轄的國有企業成功實現了保值增值。在近一年時間,李親自操刀導演了央企全球高管招聘,國企一把手簽訂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書等大戲。而在大型國企A股市場改制上市的爭吵聲中,國資委在與投資者和證監會的利益博弈中,一直處于強勢地位。
強勢管理和安全資金正是當前煤炭安全生產的兩大軟肋,而這正需要國家安全生產總局與地方政府的直接碰撞。這其中首先是安全資金的到位。
政府工作報告中已決定今年撥出30億元投向煤礦安全冶理。在李毅中眼中,地方煤礦占了大部分的比重,理應拿出部分煤礦安全資金,加上企業每噸煤提取2元~10元的安全基金,每年約150億元安全資金,應該能逐步解決安全欠賬問題。
李氏安全監管效用正在驚人地顯現。就在李毅中3月7日參加遼寧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的第二天,遼寧省省長張文岳向記者披露,遼寧省將就煤礦生產很快要建立一個省煤炭生產管理局,作為省政府的直屬機構,來管人、管事、管生產和管安全。同時,遼寧省還準備拿出省財政的3億元資金來專項冶理遼寧煤礦的瓦斯。
安全監管風暴漸行漸近
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繆協興說:“這次總理的報告中涉及到安全生產的有237個字,這在過去是從來都沒有過的。”
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有著環保總局暫停46家違規電廠建設,在全國范圍內刮起“環保風暴”的先例。隨著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的升格,隨著李毅中的到來,一場事關全行業的煤炭安全監管風暴也正在悄然來臨。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河北定州廟會上氫氣罐爆炸3死6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