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第一個現代化煤礦在百色建成并投產,經過近一年的生產運行,綜合機械化采煤、掘進生產率效比過去提高10倍以上,使一個年產10多萬噸的小煤礦迅速發展為年產原煤能力達100多萬噸的大礦;自動化信息監測監控也使高危煤炭行業安全生產有了堅實的保障。
這一高科技煤炭生產工程實施者——百色礦務局勇于創新發展思路,敢于打破傳統的“南方地下水文發達,地質結構復雜不適用綜采綜掘先進生產工藝”的陳舊思維,從2005年開始投資一億多元人民幣,對所屬年產10多萬噸的東懷煤礦進行改造升級,推行綜合機械化采煤、掘進;經過幾個月的安裝調試,于去年5月開始走上規范化、正規化聯合試運轉。現在只要操作工人輕輕按動按鈕,隨著轟隆飛速轉動的鋸齒輪,煤炭順煤壁傾瀉而下,隨著皮帶運輸機流向地面。機械化煤炭生產不僅大大減輕了煤礦工人的勞動強度,而且實現了生產高效率:采煤工效平均由過去的每工2.5噸提高到每工32噸,最高達到44噸;平均日產煤3000多噸,最高日產達4000多噸,使東懷煤礦這個500名員工的小礦一年原煤生產能力突破百萬噸大關,相當于一個傳統采掘工藝擁有五六千員工的礦務局的煤炭產量規模。
與此同時,東懷煤礦配套自動化安全生產信息監測監控系統,使井下的瓦斯、煤塵、風量、水文及采掘工作面的生產流程等信息通過遙感敏銳快速地反映到地面調度中心的電視屏幕上,生產指揮人員對各個環節的情況能及時了解和掌握并做出果斷處理。近一年來,東懷煤礦沒有發生一起安全生產人身傷亡事故,沒有發生一起機械、水火、瓦斯等災害事故。
綜采、綜掘在我國南方是一項具有探索性、開創性的工作。局長葉仿擁帶領百色礦務局班子領導,經過大量的考察研究與論證,與工程技術人員及廣大工人一邊實踐,一邊探索,經過挫折-總結-改進-穩定-成熟-規范的曲折過程,最終使東懷這個現代化煤礦建設獲得成功。廣西煤炭安全監察局局長黃文標深有感觸地說:真想不到,百色礦務局以驚人的氣魄與膽略,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把東懷礦改造升級為現代化礦井,已經成為全廣西煤炭行業的樣板礦。這為廣西煤礦企業樹立了榜樣,對廣西煤礦科技進步,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煤礦高效率生產作出了重大貢獻。全國綜采專家趙連景說,像東懷礦這樣的地質條件,推行綜采綜掘能在幾個月內獲得成功,這在全國同行是少見的,其生產工藝在全國同行屬先進水平。
嘗到了甜頭、取得了經驗的百色礦務局,現正著手把所屬的那懷煤礦、東筍煤礦改造升級為綜采、綜掘并實行自動化安全信息監測監控的現代化煤礦。今年底或明年,百色礦務局將從過去的年產30萬噸煤炭發展成為年產250萬噸,且技術含量高、生產效率高、安全生產好、職工生活品質高的“三高一好”現代化礦務局。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