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命高于一切。自從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人民政府立即果斷地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開展緊急救災。這種以人為本、堅強有力的快速反應,標志著我國在建立健全現代突發事件管理體制和機制方面正在走向成熟
●四川地震信息的及時、公開、透明,既穩定了民心,保持了社會穩定,又為抗震救災提供了實際的支持;以英勇的子弟兵為先鋒,大規模展開各地區、各部門的組織協調,從整體上形成了堅強力量,提升了抗震救災的整體應急效能。我國這種快速應急機制,受到了世界輿論的高度評價
●自然的力量固然是不可抗拒的,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可以改變山川、毀壞家園、吞噬生命,但是它絕不可能摧毀我們抗震救災的意志,動搖不了我們重建家園的決心。黨和政府堅強的領導,不僅正在迅速有效地應對汶川地震帶來的種種困難,而且激發了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信心和決心
人命關天,救人要緊!現在是從地震廢墟中救人的關鍵時刻,我們要與時間作最后的沖刺,必須搶在時間的前面。只要受災群眾有一線生機,就要盡百倍的努力,去搶救他們的生命!
自從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人民政府立即果斷地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開展緊急救災。特別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兩次召開專門會議,一道道目標明確、節奏快捷的命令迅速地發出,整個國家的應急措施迅速啟動,以英勇的子弟兵為先鋒,舉國之力全都聚焦在四川汶川震區。人民生命高于一切,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特別巨大的自然災害面前,這種以人為本、堅強有力的快速反應,標志著我國在建立健全現代突發事件管理體制和機制方面正在走向成熟。
我國這種快速應急機制,也受到了世界輿論的高度評價,普遍認為,我國面對巨大災情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有力有效的。
一般說來,突發事件引發的風險規避理念具有三層意義:一是預防風險發生與減少風險損失;二是預防措施密切整合所有關鍵要素,以防止風險發生;三是有效地分配風險與減少風險。這次抗震救災屬于突發事件的事后管理,其根本要求是有效地分配風險與減少風險。有效地分配風險與減少風險,對于經濟社會發展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當風險由最適于管理它的一方承擔時,才會有有效的風險分配。
我們說這次地震發生后的快速反應標志著我國在建立健全現代突發事件管理體制和機制方面開始走向成熟,是基于我國政府通過快速反應正在有效地分配風險與減少風險。其主要表現在:
第一,發布正面、準確、權威的信息,以信息傳遞的透明化與準確化,避免了在災難面前不必要的恐慌,保持了社會穩定。
四川汶川強烈地震的消息,政府在第一時間向公眾公布。地震發生不久,全國人民就從網絡、電視、廣播、手機等媒體和通訊工具中得知這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同時也了解到黨和政府已經在同步化地緊急部署抗震救災:胡錦濤總書記立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盡快搶救傷員保證災區人民生命安全;溫家寶總理迅速趕往災區,在第一線指揮軍民抗災;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以最快速度投入救災兵力;地震應急專業人員、醫療隊、消防隊等救援人員紛紛奔赴災區等等。四川地震信息的及時、公開、透明,既穩定了民心,保持了社會穩定,為抗震救災提供了實際的支持,同時也獲得了世界各國和國際社會的理解和同情,充分體現了我國政府對突發事件的管理水平。
從國際經驗看,信息透明化是制止謠言、穩定民心,預防突發事件轉化為危機的重要手段之一。一個具備完善的突發事件管理體制和機制的政府,在自然災害突發之初,就會利用各種媒體,建立與公眾的溝通管道,定期發布各種公眾希望了解的信息,從而消除各種不安定因素,這也是在非常時期增強政府的凝聚力和公信力,保持社會穩定的一種方式。
第二,緊急關頭,迅速調動兵力組成救援突擊隊。
在天氣惡劣、道路被堵、余震不斷的困難情況下,不斷改變挺進方式,確保以最快速度到達汶川。同時,配備專業化的地震救援團隊、醫療衛生隊伍、消防隊伍,依次跟進,迅速形成有效救援的局面。再加上國家資源的有效調動,大規模展開各地區、各部門的組織協調,從整體上形成了堅強力量。所有這些快速反應措施,提升了抗震救災的整體應急效能。
面對四川汶川地震,政府緊急行動,迅速成立救災指揮部,統一指揮,表明政府的效能不僅表現在平時的辦事效率上,更重要的是表現在突發事件的處理上,即表現在采取恰當、堅決同時又有效的措施,迅速擺脫危機,盡快恢復正常秩序。
成熟的突發事件管理的關鍵,是成立突發事件處理機構,以便在突發事件出現時及時化解危機。有專業部門和人員的參與,可以很快確定突發事件的性質,進而提出切實可行的突發事件處理方案。在突發事件管理中有兩個關鍵問題:一是突發事件管理機構的全體成員要充分把握突發事件管理的目標、進程、手段;二是要常備不懈地組織建立“危機文化”并時刻準備應對危機。只有這樣,突發事件管理才能有備無患。過去幾十小時的抗震救災工作表明,我國政府實際上已建立了一套突發事件管理體制,包括組織決策和指揮系統、信息傳輸和處理系統、物資準備和調度系統、人員培訓和技術儲備系統。
第三,黨和國家領導人心系人民安危,在突發事件面前,意志堅定,措施有力。
堅強的領導,不僅正在迅速有效地應對汶川地震帶來的種種困難,而且激發了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信心和決心。
當一個民族面對重大災害之際,維系整個民族的親和力是至關重要的。只有保持民族的親和力,才能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繼胡錦濤總書記做出重要批示、溫家寶總理奔赴災區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又連夜專門召開會議,對救災做出重大部署,這些都極大地激發了全國人民奪取抗震救災勝利的信心和決心。這些重大的決策舉動,無一不牽動著億萬人民的心,充分顯示了黨和政府全力以赴抗震救災的堅定決心,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與災區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更重要的是,給身處災區的人們帶來了信心,帶來了力量。
自然的力量固然是不可抗拒的,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可以改變山川、毀壞家園、吞噬生命,但是它絕不可能摧毀我們抗震救災的意志,動搖不了我們重建家園的決心。我們相信,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們能把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縮小在最低限度。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