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下午,當南寧高田礦業有限公司賓陽王社銅礦的兩名礦工走進一口探礦斜井作業時,并未意識到一場事故即將降臨在自己身上。一場透水崩塌事故,令他們在生死線上徘徊。經救援人員的全力營救,7小時后,他們有幸重見天日。
圖為發生透水崩塌事故的銅礦井口。
礦井透水 兩礦工被困
3月13日下午,炮工譚善仁、覃立平和覃兵3人走進一口探礦斜井,進行打炮作業。3人走進一條正在掘進中的獨頭上山巷道。巷道斜斜地向上延伸,坡面約有45度,他們的任務是繼續掘進巷道,探測是否有銅礦蘊藏。
下午3時許,一切就緒,準備打炮。譚善仁看了看頭上的礦工帽,礦燈光線黯淡,他便返身走回井口處,讓自己和礦燈都稍作休息。
37歲的覃兵和43歲的覃立平則留在巷道里。他們點燃引線后,立刻按照規定程序,迅速躲進掩蔽洞中。這個舉動,后來救了他們一命。
一聲巨響后,兩人目睹了驚人的一幕:大量積水夾著石塊和泥沙噴涌而出,沿著巷道滾滾直下。等地動山搖的震動平靜下來,他們才意識到,礦井透水崩塌,自己被困了。
在井口休息的譚善仁也聽到了巨響,回頭一看,大量泥漿水從井下涌出。他急忙逃出井口,向礦業公司報告:出事了!
井下自救 不時發出聲響
巷道中漆黑一片。昏暗的礦燈光線中,驚魂未定的覃兵和覃立平面面相覷——巷道的斷面只有4平方米,長度只有30多米,空間十分有限。就算兩人逃過了被石塊砸中或被水淹沒的噩運,時間長了,仍極有可能窒息而死。
這兩位做了近20年礦工的男人彼此打氣:“要撐住!”不知過了多長時間,覃立平開始變得虛弱。覃兵比較清醒,他突然想起,巷道里有一根用于輸送空氣的高壓風管,從井口一直延伸到井下工作面。他壯起膽子往巷道深處爬去,摸到高壓風管,擰開閥門,讓新鮮空氣輸送進來。接著,他又爬回掩蔽洞中。
兩人摸索著搜集周圍的石頭,時不時用力扔出一塊,敲擊高壓風管。事后,覃立平告訴記者,他當時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讓外面的人聽到動靜,否則會以為他們“沒有了”。
緊急營救 救援隊輪崗掏洞
銅礦發生透水崩塌事故的消息被層層上報。13日下午6時03分,南寧市安監局接到報告,副局長黃學文、礦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科科長廖紹幫匆匆披上一件厚外套,拔腳就走。駐扎在上林縣的廣西礦山救援大隊南寧中隊接到命令,派出9人小組趕赴事故現場。
晚上8時30分,兩隊人馬幾乎同時到達礦井口,礦業公司已經在抽水壓風。救援人員想進入巷道探查情況,卻被積水攔住了去路——積水深達腰部,無法查看。
令救援人員稍感安慰的是高壓風管。礦山的壓風自救系統比較完善,可以給井下持續供風給氧。這根直徑約5厘米的鋼管,成為最重要的“生命管道”。這條“生命管道”不能中斷!當地黨委政府領導和安監部門負責人立刻派人到當地供電所值班,確保礦山的供電。為了提高效率,保存體力,救援人員分成8個小組,每隔30分鐘輪換一撥,不停地清渣掏洞。同時不斷喊話和敲擊高壓風管,試圖與井下的遇險礦工取得聯系。
將近晚上9時,井下有了反應——高壓風管另一端傳來隱隱約約的敲擊聲。大家都精神一振:下面的人還活著!
等巷道內的積水基本排出,救援人員迅速鉆了進去。
巨石攔路 千斤頂撬開縫隙
昏暗的燈光下,覃兵和覃立平緊緊挨在一起,側耳傾聽巷道另一端的挖掘聲。聲音越來越近,甚至可以聽到人的聲音,他們心里的希望也越來越大。
突然間,挖掘聲戛然而止。覃兵望著越來越虛弱的工友覃立平,心里一陣驚疑。
他并不知道,救援工作遇到了棘手情況——巷道只清理掘進了幾十米,一塊約3噸重的大石頭便橫亙在救援人員眼前,無法繼續挖進。這塊石頭是從巷道上方崩塌下來的,要是用普通炸藥炸碎它,很有可能傷到被困礦工;要是用無聲炸藥把它脹裂解體,則需要很長時間。
被困礦工情況不明,也許一分一秒都不能再多等了!幸運的是,礦山專業救援隊帶來了礦山液壓千斤頂,可以直接撬動石頭。晚上9時40分,大石頭終于被撬動,慢慢挪開位置,泥漿水嘩啦啦涌出。
大家一聲歡呼,加快了挖掘速度。當縫隙大得足夠一人爬過時,救援隊長羅陽第一個爬了進去。他朝巷道內大聲喊話:“我們是救援隊,來救你們了!”
救援成功 礦工重見天日
晚上10時05分,救援隊員魚貫而入,等找到兩名被困礦工時,所有人松了一口氣:他們還活著!
獲救的狂喜,支撐著覃兵一步一步挪出巷道,眼前的燈光和人聲似乎令他松懈下來,雙腳一軟。救援人員趕緊攙住,把覃兵的手臂搭在肩膀上,扶出井口。
覃立平則因驚嚇過度等原因,出現驚厥嘔吐等癥狀,已處于半昏迷狀態。守候在井口的120急救車在做了簡單處理后,迅速將兩名礦工送往賓陽縣人民醫院。據醫生介紹,由于救治及時,兩名礦工都脫離了生命危險。
事后,南寧市安監局局長夏成告訴記者,這是南寧市自2002年以來發生的礦難事故中,唯一成功救援的案例。成功救援主要歸結于幾個原因:一是救援措施得當,指揮和救援人員通過現場察看、計算分析透水量和崩塌巖石體積、推測被困人員位置,很快制定出確保供電、加強排水、快速清渣、保持高壓風管供風的救援方案。二是專業救援隊伍和礦山專業救援器械發揮了獨特作用,得以在短時間內迅速挪開“攔路石”。三是礦山壓風自救系統完善,沒有造成被困人員缺氧窒息。四是被困人員有較豐富的從業經驗,具備一定的安全和自救知識。
3月14日下午,記者與仍在賓陽縣人民醫院住院觀察的覃立平取得聯系。他在電話中告訴記者,自己的身體漸漸恢復了,醫生剛剛給他做了心電圖檢查,已無大礙。他和家人都十分慶幸自己能夠逃出。覃立平說,困在黑暗的巷道中,知道外面的人們在努力救援,他心里很受鼓舞。“感謝救援隊員,給了我新的生命。”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