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凌晨4時許,鄭州市中原區后河盧村一棟民房發生火災,2人不幸窒息死亡,11人受傷。經公安消防部門初步認定,火災原因可能跟一樓樓道內充電的電動車有關。
民房凌晨起火,多人被困
前日凌晨4:25,記者接到市民熱線反映:位于航海路與桐柏路交叉口附近的后河盧村內一民房失火,很多人被困!4:50,記者趕到事發的該村北一街128號樓時,大火已被消防官兵撲滅,但120急救車仍在陸續趕來運送傷員。發生火災的這座臨街房有5層高,臨街的一層共有三個門,東側鐵門是一家水洗店,店內衣物和機器設備全被燒毀,中間一道鐵門是出入128號樓的大門,門內滿是被燒得只剩骨架的電動車,西側是一家超市,略受大火殃及。而樓外壁的白瓷磚已被大火熏燒得黢黑,二樓一處空調外機被燒化。該樓北面40厘米,就是一座6層樓,因為兩樓共用一個樓梯,所以造成逃生困難。
房東盧先生50歲左右,他流著淚說,自己的女兒和女婿住在二樓,開門時被大火燒傷,“女婿傷勢較重,女兒是腿部受傷……”
昨日上午10時,記者再次來到事故現場。128號樓臨街的三道門均已上鎖。中午時分,房東才將鐵門打開。記者跟幾名房客進入樓中,寬約4米、深約5米的廊廳被燒得黢黑,兩側有十來輛燒得只剩骨架的電動車(如圖)。據住在一樓的趙先生說,事發時,他聽到樓道里接連傳來爆炸聲,疑似“電動車電瓶發出的”。記者隨后走訪了幾家民房,發現不少房東已在明顯位置寫出“禁止充電”等字樣。而街道辦也在村內張貼了公開信,稱火災是由電動車充電引發的,要求居民對電源線路、消防水源、疏散逃生出口和消防車道展開自查自改。K
線索提供王女士稿酬100元
新聞熱線0371-96211
四個逃生故事教你火場保命
逃生故事1|樓梯煙大,跑上樓頂
當日5:10,一女三男從樓里走了出來,4人身上都被熏得黑乎乎的。“我們是從5樓逃出來的,被樓道的煙熏得受不住,只能往樓頂平臺上跑。”一男青年抱著膀子說。
消防點評:鄭州市消防支隊宣傳科科長余會濤說,如果發現有濃煙,一定要用濕毛巾將鼻子捂住。如果樓梯煙霧太濃難以下去,可以選擇往平臺上走,等待救援。若向上通道被火封鎖,應果斷改選橫向逃生路線,從另一層樓的走廊通道逃生,或退守到該層有利于逃避的房間內,尋求其他的自救方法。
逃生故事2|捂住口鼻,原地待援
“我是凌晨4點才睡下的,感覺還沒睡著,就聽見樓下著火聲了。”3樓的小敏(化名)告訴記者,“當時聞到一股煳味,很刺鼻,清醒過來時,就聽見樓里充斥著哭聲和呼救聲。”小敏和丈夫親眼看著窗外的一盆吊蘭被火舌吞噬,“老公扯下床單用水打濕,讓我捂住口鼻,蹲在地上等待救援。我曾絕望地以為今天就要‘交代’在這了……”半小時后,消防隊員破門而入救出了他們。
消防點評:余會濤表示,逃生開門前,要先觸摸門鎖,若溫度很高或有濃煙鉆入,切不可開門。無法撤離時,要盡快用濕毛巾將門縫堵住,用水把房門及易燃物澆濕,人可以撤到最里面的房間或陽臺上,以延長救援時間。
逃生故事3|床單做繩,順著“出溜”
3樓的另外一對小夫妻,逃生經歷也很驚險。24歲的小柴說,察覺火災后,他和妻子趕緊把床單打成死結系到窗外,順著床單逃下去。樓下一層的熱心村民找來梯子接應,所以小兩口得以成功脫險。
據自發救火的村民們說,用同樣方法逃出來的,還有兩個七八歲的孩子。
消防點評:余會濤說,如果樓層較低,可以借助柵欄、導水管、床單等織物撕成的繩索等逃生,但跳樓逃生是下下策,是3層以下被困人員最后用來保命的手段。
逃生故事4|保持鎮靜,不要盲從
在河南省直三院普外科病房,一對夫妻燒傷嚴重。24歲的許林建,雙手燒傷嚴重,他和妻子住在3樓,火災發生后,他拿著4.8萬元現金,帶著懷有身孕的妻子走樓梯逃生,還沒下到二樓,兩人雙雙摔倒,“錢和手機都扔到樓梯上了,雙手就是摔倒時燒傷的”。而他懷有5個月身孕的妻子,則全身燒傷多處,目前已轉到專業醫院治療。
消防點評:保持鎮靜、不盲目行動是安全逃生的重要前提。首先要迅速判斷危險地點和安全地點,再選擇逃生的路線和方法,不要盲目跟隨人流擁擠、亂沖亂竄。撤離時,要往明亮或空曠的地方跑,盡量往下面的樓層跑。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