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面積2000多萬平方公里的青島經濟新區里,黃島油庫和二期地下儲氣罐、中石化青島煉油廠、麗東煉化廠、黃島火電廠等危險項目,一直和居民區毗鄰而居。 本刊記者 朱曉培 11月26日,黃島爆炸的第五天。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
在這個面積2000多萬平方公里的青島經濟新區里,黃島油庫和二期地下儲氣罐、中石化青島煉油廠、麗東煉化廠、黃島火電廠等危險項目,一直和居民區毗鄰而居。
本刊記者 朱曉培
11月26日,黃島爆炸的第五天。
清晨,麗東化工廠南門前的秦皇島路拉著警戒線,路兩邊有武警站崗,只允許搶險、救援的工程車通過—記者截稿時,11月22日黃島因原油管道泄漏而發生的爆燃事件中,死亡人數已經上升至55人,麗東化工廠區南門正是第一個爆炸點。
現場看起來仍然觸目驚心。當時,原油管漏油滲透到下面的暗渠后,在麗東化工南門東北方向約20米遠處暗渠爆炸,除了門前的路面被掀起,沖擊波還炸塌了十幾米圍墻。
一輛麗東化工的班車也通過了警戒線—工廠沒有停工,絕大部分工人在爆炸發生后仍然正常上班。
“要打卡嗎?”一個員工進廠時問旁邊的保安,兩個人看來很熟,“你想打就打,小事,沒死,這都是小事。”
兩位住在兩公里外的阿姨把孫子送到幼兒園后,向爆炸點走去。被炸開的道路成為一個深坑,兩輛被埋在里面的小轎車沒來得及清理。
“昨天就想來看看,”其中一位阿姨說,很多人是爆炸后第一次出門,“前幾天不敢出來,心慌慌的。”
爆炸后居民們更加擔心自己的居住環境—東面的港口是容量超過十幾萬立方米的黃島油庫和地下已經挖空的天然氣存儲罐,緊挨著油庫不遠就是麗東化工廠和中石化青島煉油廠,南面則是黃島火電廠。而地下,星羅密布地排列著原油、天然氣管道、排污管道和供暖管道。
事故原因仍在進一步的調查核實中,但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局長楊棟梁說,這次事故暴露出的突出問題是,輸油管道與城市排水管網規劃布置不合理。
而輸油管道的運營方—中國最大的煉油企業中國石油(7.54, -0.04, -0.53%)化工集團公司的發言人也為自己進行了辯護,輸油管道建于27年前,原本管線所處的郊區現在變為繁華城區,建筑物眾多,人口密集,部分管道陸續被占壓。
早在1970年代初,黃島成為當時的石油部確定的儲油區,其后的幾十年石化工業高速發展。
這個并不“宜居”的重化工基地,后來又成為青島市的擴張重點。2001年,青島市稱將“把經濟發展的重點,大踏步地向黃島轉移”,幾年后出臺的《黃島分區規劃》,計劃將黃島建成人口超百萬的“特大城市”,和全國許多大城市的衛星城一樣,黃島進入城鎮化的快車道。
直到2013年11月22日10點20分,城鎮化和工業化的矛盾終于在這里以最劇烈的形式爆發出來。
儲氣罐上的別墅區
李師傅是黃島油庫的管道工人,已經快到退休的年齡,爆炸發生后,公司就在劉公島路上離最近的爆炸點附近搭了一個賬篷,讓他和另外一工友日夜輪流值班,查看輸油管線。“領導說了,這條線可不能再出事了。”
“要不是爆炸,誰知道這里埋著的是輸油管道。”他指著腳下說。這個海岸線似乎到處都潛藏著風險,他又指著不遠處的一個小山丘,“你看那山上的乳山別墅,別看外表華麗,其實地下全挖空了,都是天然氣儲氣罐,幸虧現在還沒灌氣,要不這次全完。”
東北來的姜先生去年剛剛在劉公島路小區買了一套住房,和乳山別墅僅一路之隔,儲油罐就在家門前十幾米遠的地下,“當時開發商說這邊沒挖,沒事。”
李師傅對這種說法不屑一顧,近幾年新開發的小區大多賣給了外來打工者,劉公島路小區的房子每平方米不到5000元,對于年輕人來說的確是不錯的選擇。
實際上,黃島老城區的房價近幾年一直沒怎么變化,只有離油庫遠些的地方,房價會稍微貴一些。
“有錢的當地人都搬走了,”李師傅說,他們難以忘記1989年發生的油庫爆炸。1989年8月12日,建成不久的黃島油庫5個萬噸以上油罐相繼爆炸,青島消防隊、勝 利油田消防隊、濟南軍區、北海艦隊等多方聯合撲救,才在104小時后將明火撲滅。
“20多年前的事兒了,大多數外地人不知道。”李師傅說。
更早的時候,這里還僅有幾個小村子。退休工人管雨1956年來到黃島時,“只有5個屯子,就我們的水產場算是工廠,出門打漁從不鎖門。”
現在只能從公交站牌上看出那5個村子的痕跡—分別是前灣、后灣、鹽灘、臥棚村、柳溝。這里本應成為一個旅游景區,但是1973年卻被規劃為勝利油田的儲油基地,之后青島港務局又建起了儲油區和外運碼頭。
“那時候,哪知道這些危害啊。就覺得,這個地方要開發了,心里還挺高興,要富了嘛。”管雨說。
1989年的大火讓當地居民第一次見識到石油的危險,部分居民陸陸續續遷出島外,原本辦公地點就在油庫附近的黃島開發區政府也最終搬到現在的位置—距離麗東化工廠和油庫超過30公里。
之后的化工項目,如麗東化工廠、中石化青島煉油廠等都遭到了當地居民不同程度的抗議,但都沒有成功。
搬遷
2001年青島港建成后,黃島區進入新一輪快速發展期。海爾、海信[微博]、中海油、中石油等大型企業紛紛在這里成立分公司。這些公司選擇了不同的區域,科技公司大多落戶在西部,后來被當地人稱為“開發區”,而石化公司則盡量靠近油庫和碼頭,也就是當地人所說的“老市區”。現在,黃島的經濟中心不斷向西南遷移,成為黃島的購物中心、金融中心和貿易中心。
越來越多的黃島人從老市區搬到開發區,“你看這個地方,就是個定時炸彈啊。”70多歲的管雨指著四周給《財經天下》周刊的記者看,“能搬走的都搬走了。”
另一個看起來和管雨年齡相仿的環衛工人湊過來附和。這位岳伯是地地道道的老黃島人,年輕的時候打漁為生,8年前成為當地的環衛工人,“22日那天,我早上5點就起來了,但是那里的臭味道熏得我難受,我就回家了。我要是不回去,就沒了。”
岳伯并不想搬走,但幻想這里能變回他小時候的樣子,“那得是多好的旅游景點啊。”
留下來的人大多無力在黃島開發區或青島市區購房,必須等待政府的搬遷補償。
“我們村已經說好要搬遷了,但之前說補償又變少了。”管雨說,他所在的張戈莊村前不遠就是中石化青島煉油廠,附近的輪胎廠每到半夜就排放廢氣,“都不敢抱孩子上街。”
村民們希望政府能夠加速拆遷進程,“以前,我們覺得自己老了無所謂,就住在這里吧,現在連我們這些入土半截的人也都不敢住了。”管雨說。
大多數人的搬遷目的地是開發區。同在一島的開發區,新開樓盤已經漲到了10000元每平方米,“說是均價8000多,只要去看,沒10000元根本拿不下來。”在經濟開發區國貿大廈開橡膠貿易公司的張明說。
走在長江中路,仿佛置身國內一線城市。十車道的寬闊馬路兩旁是櫛比林立的高樓大廈—與十幾公里之隔的黃島老區有著天壤之別。
“黃島爆炸啊,不是幾天前的事情了么?現在都沒事了,而且那里離我們這里很遠。”長江中路上的一家理發店老板娘說完拉下百葉窗,鎖好門騎著電動車回家了。上班族大多不住在這里,一到天黑就頓時冷清下來。
這位年輕的老板娘或許不知道,1989年那場大爆炸燃燒范圍瞬間就擴大到了25萬平方米,最終燒毀路面2萬多平方米。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