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河南商報報道的“開車打電話、吃東西、吸煙等陋習導致的交通事故高居榜首”,引發市民高度關注。
而相對于私家車,客貨運車輛的交通事故更易造成群死群傷的惡劣后果。省交警總隊昨日通報稱,河南營運車輛肇事的比例要遠高于其他省份。
昨日,省交通廳、公安廳、安監局三部門聯合約談了省內10家“問題”客貨運企業相關負責人。
形勢
全國營運車輛肇事,河南最多
在2013年,全國共發生涉及我省車輛的單次死亡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16起,其中涉及營運車輛的有13起。
省交警總隊總隊長張益民直言,我省營運車輛肇事在全國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的比例,要遠高于其他省份。“這嚴重影響省內外道路交通安全,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損失,個別運輸企業屢教不改,在事故發生后對存在問題放任自流,致使接連出事。”
在公布的10起重特大交通事故案例中,涉及的9輛貨車中有8輛存在車輛安全性能不達標。10起案例中有3起屬于翻墜事故,反映出駕駛人在面對突發狀況時應對能力不足。這當中,不乏大貨車司機超速、闖禁行,以及大客車司機醉酒后駕駛的情形。
張益民還說,近幾年,我省營運車輛在外省還發生過包茂高速延安段“8·26”燃燒事故和二廣高速晉城段“3·1”爆燃事故等,造成超過10人死亡的特別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在全國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
約談
涉案9輛貨車里,8輛車安全性能不達標
為進一步加強運輸企業交通安全主體責任落實,昨日上午,省交通廳、公安廳、安監局三部門集中約談了問題嚴重的10家涉案客貨運企業。包括洛陽市久久汽車運輸有限公司、鄭州市祥云運輸有限公司、新中州(河南)運輸集團有限公司鄭州汽車旅游分公司(以下稱“鄭旅分公司”)等。
約談中,三部門負責人指出,一些企業主體責任不落實,源頭管理漏洞多。如鄭州市祥云運輸有限公司在登封“2·5”事故后,所屬車輛再次造成新密“4·7”事故。
另外,公布的10起案例涉及的9輛貨車中,8輛車安全性能不達標。10起案例中有3起屬于翻墜事故,反映出駕駛人在面對突發狀況時應對能力不足。
關注
公司連發4起較大以上事故,卻對交警整改意見置之不理
昨日的約談中,三部門提到,省內個別運輸企業“屢教不改,在事故發生后對存在的問題放任自流,致使所屬車輛接連出事。”
今年3月份我省交警方面公布了省內1家“高危道路運輸企業”,為鄭旅分公司。2013年4月以來,在不到一年時間內,鄭旅分公司所屬大型客車接連發生4起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共造成15人死亡,99人受傷。
2013年,該公司負責人衛濤、第六車隊隊長康全民等均在事故追責中被追究刑事責任,我省安監、公安、交通三部門曾提出整改意見,令該公司240輛營運車輛全部停業整頓,而該公司并未按照意見停業整頓。
省交通運輸廳道路運輸管理局副局長華志堅昨日說,去年交通廳發現該公司車輛仍在營運后,還讓鄭州市交通運輸委派工作組進駐該公司進行工作。
聚焦
去年,我省65名責任人被追究刑責
昨日的約談中,張益民說,近幾年,我省營運車輛在外省還發生過包茂高速延安段“8·26”燃燒事故和二廣高速晉城段“3·1”爆燃事故等,造成超過10人死亡的特別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在全國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上級領導甚至稱我省是“重特大事故的輸出地”。
他介紹,去年追究涉事企業責任時,共有65名責任人員被追究刑責,128人受行政或黨政處分。
去年,信陽光山“8·12”事故和安陽林州“10·5”事故,除了肇事司機、運輸公司相關責任人,監管部門和維護單位的相關人員也被追究了刑事責任。
計劃
我省或提高道路貨運經營準入門檻
近幾年,隨著事故調查的深入,我省交警發現當前省內運輸市場存在準入門檻低、運輸企業規模小的問題。
“特別是貨運公司,大部分涉案運輸公司條件簡陋,規模過小,企業通過收取管理費實現盈利的模式,派生出運輸公司安全主體責任不落實、安全管理制度缺失等一系列嚴重問題。”張益民說。
他透露,交警、交通等部門將借助正在全省開展的道路交通安全三年綜合整治活動,從制度上做出一些改變,使我省整個道路運輸行業得到進一步規范。例如,提高道路貨運經營準入“安全門檻”,鼓勵和引導貨運公司化經營等。
相關新聞
考試不合格 不能運輸危險品
河南商報訊(記者 郭富收 實習生 樊玉璽)往后,危險化學品運輸從業人員業務技能考試不合格的,將不能從事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工作。
即日起,鄭州市運管局聯合鄭州市公安交警支隊對全市2200名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的企業管理人員、駕駛人員、押運人員分批進行專業知識再培訓,經考試合格才能再上崗。
據介紹,鄭州市現有危運企業35家,危運車輛892輛,運輸8大類40多個品種的危險貨物。4月16日起,鄭州市對全市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從業人員分批進行再培訓,內容主要是《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危險貨物運輸規則》、《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事故應急處置》等。培訓采取封閉式學習,分12期進行,學習完成后進行業務技能考試,考試不合格不得從事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工作。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