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警方宣布,經對遇難者遺骸的DNA進行比對,上海“11·15”火災事故遇難者升至58人,又有4名犯罪嫌疑人被刑拘。
針對部分地區接連發生的重特大火災事故,住建部要求各地立即組織開展對在建工程項目施工消防隱患的排查治理工作。
>>進展 遇難者上升至58人
昨天,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網站發布消息稱,上海“11·15”膠州路特別重大火災事故發生后,上海殯儀館共接收到遇難者遺骸53具。經對遇難者遺骸的DNA檢測,遇難人數上升到58人,其中男性22人,女性36人。
據了解,火災發生后,上海市靜安區共接到向街道等單位申報的失蹤人員56人。目前,遇難者與家屬的DNA比認工作正在進行中。
惟一兒童傷員出院
上海市衛生局透露,截至昨天下午1時,重癥傷員仍為16人,一名因擠壓傷綜合征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的傷員,意識已逐步清醒。
目前,長海醫院3名重癥傷員已脫離呼吸機,傷員中年齡最小的3歲兒童,也是惟一的兒童傷員,經長海醫院救治,并經小兒科專家會診已具備出院條件,昨天下午已出院。
醫療專家說,火災已過去72小時,危重傷員已度過第一階段危險期,轉為第二階段。傷員氣道水腫窒息的危險性大大減輕,但部分靠呼吸機支持的重癥患者病情還不能說完全平穩,特別是老年病人和有基礎病變的病人,可能會有波動。
被刑拘者增至12人
上海警方透露,經過公安機關連日縝密偵查,上海靜安區建設總公司、靜安區建筑工程監理有限公司和上海迪姆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的4名相關負責人對“11·15”膠州路特別重大火災事故負有重大責任,已于11月18日被依法刑事拘留。至此,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已達12人。
此前,公安機關已經依法刑事拘留了包括上海佳藝建筑裝飾工程公司2名負責人在內的8名犯罪嫌疑人。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中。
房管局排查萬余小區
>>行動
11月16日起,上海市住宅小區、拆遷基地、拆房基地、房屋修繕改造工地就消防安全和安全生產情況,進行為期一周的地毯式排查。昨天上午,市房管局派出近百人的工作隊伍,對上海市10800個住宅小區的消防情況進行抽查。
相關負責人稱,全市2400多家物業企業均已接到通知,按要求對所有實施物業管理的住宅小區排查摸底,及時落實整改。一些抽查隊伍反映,部分老式小區存在明顯的“樓道堆物”現象,影響消防通道安全運行,已要求其整改。
4600余工地停工自查
昨天上午,上海市建設交通委要求所有在建工程(4600多個在建工地),停工兩小時進行自查自糾。
90多名建設安全質量監督執法人員分兵15路就在建工程停工落實情況進行抽查。至上午11時,各路抽查隊伍匯總顯示,各工地能按要求停工自查,且均已進行了安全生產教育。
上海市建交委有關負責人稱,各區縣建設主管部門已陸續啟動在建工地防火安全和安全生產自查。這次大檢查明確要求覆蓋全市所有在建工地,對工程項目存在違法分包、轉包、違規施工等行為的,要予以整改并追究相關責任方。
>>現場
居民取物需登記
回家不能呆太久
近兩天,受災樓旁邊兩棟樓的住戶,要求進入樓內取物的不斷增多。為確保入樓居民安全,該小區的物業公司巨星物業在入口增設了登記處,嚴格核實入樓居民的身份信息和入樓時間,并讓居民領取登記牌,憑牌入樓。在入口的鐵門處,物業貼出了一張特別提示:外來人員不得把火種帶入小區。
小區居民周女士說,事故后她回過一次家,取了一些冬天的衣物和洗漱用品,“但不能待太長時間,一兩個小時就得離開”。
昨天上午,記者在失火大樓周圍小區看到,不少腳手架上的竹片已被撤走,尼龍網拆除。此前,有施工工人透露,腳手架未拆除,他們只是將一些易燃物撤下。
>>追問 舉高消防車是生力軍還是裝備秀
上海“11·15”特大火災事故,再次引發人們對高樓火災搶救和疏散等難題的關注。據了解,我國現有高層建筑162000多棟,其中超過100米的超高層建筑就有1500余棟。
在高層建筑火災現場,只有足夠高度的舉高消防車才能有效使用水槍。國內不少地方近年紛紛進口或擬進口舉高車。
但專家認為,裝備“長高”的速度遠遠跟不上樓宇“長高”的速度,50米以上的高層建筑還應立足于自救。
據介紹,超過68米的舉高車,費用達1000多萬元;100米左右的,費用達到2000多萬元。事實上,這類舉高車由于自身過重、過長、過高,在高樓林立的城市,常常無法拐彎、無法停車,甚至不能進入小區。
一名消防專家透露,某地進行消防演習,進口舉高車在市區折騰了兩個半小時才到達火災現場。大型舉高車出動,甚至需要一輛車先跑一趟偵察路線才能動身。因為出動不便,不少城市的舉高車甚至從未參加實戰。
消防專業人士及專家普遍認為舉高車不應盲目進口。“攀高”應該考慮國內城市實際使用需要,合理配置。在裝備更新外,更應關注裝備和人員的合理科學配置。
專家建議,一些特大型城市,應該考慮更加科學地配置消防人力物力。比如,在高樓密集的區域,站點的設置密集度就應該高于國家標準。各地也應該按照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提供更加合理的消防配置:在化工企業多的地方,應該多配置滅油滅火的裝備;在高層建筑云集的區域,則多安排舉高車、云梯等。
此外,據統計,高層建筑施工中發生的火災占整個高層建筑火災的85%以上。消防專家建議,修繕工程應設“臨時專職消防員”,在樓頂或地面隨時觀望,一有情況立即展開滅火。
相關部門緣何推廣“奪命”保溫材料
“11·15”火災中大樓外立面包裹的大量聚氨酯泡沫保溫材料,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重要元兇。這種材料燃燒速度快,一旦燃燒會產生劇毒氣體,嚴重威脅人員生命。
這絕非“奪命建材”第一次肆虐。不少可燃易燃劇毒建材,竟打著有關部門許可的旗號進入建材市場,其中廣受詬病、屢屢肇禍的聚氨酯泡沫保溫材料,竟然是有關部門下文推廣的。
在兩年前深圳龍崗舞王俱樂部發生大火后,人們已對聚氨酯的安全性提出強烈質疑,但至今沒有管理部門就聚氨酯材料的使用重新作出規定。雖然當地下了封殺令,但效果并不理想。
不少專家說,當前國內建材市場特別是保溫材料的混亂觸目驚心,如果不從全國范圍內整頓規范,指望一一座城市來“堅壁清野”實現自保,已不可能。
國內市場使用的保溫材料主要分為有機和無機兩大類,無機材料基本不燃,而包括聚氨酯泡沫在內的有機材料屬于易燃產品,只有在添加阻燃劑后才能達到“難燃”級別。國內許多建筑商為了利潤最大化,往往使用不加阻燃劑的保溫材料,而有關部門至今沒有強制把關。
>>調查 節能工程繼續 居民觀點不一
■贊成方須增加工程安全系數
■反對方應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據官方消息,與失火大樓相鄰的兩棟樓——膠州路718弄2號、常德路999號的節能工程仍將繼續進行,新施工方案將征求居民意見。昨天上午,記者就此走訪了幾十位居民,大家對此意見不一。
大部分受訪居民認為,節能工程可以繼續,但需切實保障新工程的安全系數。居民陳先生說,政府啟動節能工程的出發點是好的,“已經有了前期投入,后期如果能加大安全防范,依然是可行的”。
住在2號樓的林老師認為,首先應將大樓外墻上的聚氨酯保溫材料換下,安裝防火保溫材料。999號樓住戶羅女士說,腳手架上的尼龍網和竹片板也應拆除,換成防火材料,確保施工安全。
也有不少居民提出反對意見。八旬老人程先生說,此工程已因安全隱患導致了悲劇,不應該繼續實施。應該將所有的腳手架拆除,將已經安裝的保溫層撤下,讓居民盡快返家。
有居民說,不應再繼續此工程,影響居民正常生活。住在2號樓的一名老師說:“目前,兩棟樓的居民都安置在外,工作生活都無法正常進行,還得依靠政府和市民的捐助生活,應該讓居民盡快正常生活,以降低居民損失。”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