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生產性粉塵是指在生產活動中產生的能夠較長時間漂浮于生產環境中的固體微粒。它是污染作業環境、損害勞動者健康的重要職業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塵肺病在內的多種職業性肺部疾患。塵肺病是由于職業活動中長期吸入生產性粉塵而引起的以肺組織彌漫性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
游離二氧化硅粉塵與矽肺
矽肺是由于在生產過程中長期吸入游離二氧化硅粉塵而引起的以肺部彌漫性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我國矽肺病例占塵肺總病例接近50%,位居第一,是塵肺中危害最嚴重的一種。
矽肺發病與下列因素有關: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二氧化硅類型、粉塵濃度、分散度、接塵工齡、防護措施、接觸者個體因素。
煤塵、煤矽塵與煤工塵肺
采煤工作面的粉塵主要是煤塵,游離二氧化硅含量較低,多數在5%以下。但由于地址構造復雜多變,煤層和巖層常交錯存在,所以在采煤過程中常產生大量煤巖混合塵,成為煤矽塵。隨著采煤機械化程度的提高,煤的粉碎程度提高,粉塵產生量及分散度也隨之增大,煤塵和煤矽塵是僅次于矽塵的對工人健康造成明顯危害的粉塵。
煤工塵肺是指煤礦粉塵作業工人長期吸入生產性粉塵所引起的塵肺的總稱。煤礦生產的公眾和工序比較多,不同工種和工序的工作面空氣中粉塵性質不同,工人接觸粉塵的情況亦各不相同。在煤礦開采過程中由于工種不同,工人可分別接觸煤塵、煤矽塵和矽塵,從而引起肺的彌漫性纖維化,統稱之為煤工塵肺。采煤工作面工人,包括電鉆打眼工、采煤機手、回采工、地面煤倉裝卸工等。主要接觸單純性煤塵,如果他們一直在從事采煤工作,沒有在巖石掘進工作面工作過,其所患塵肺為煤肺,煤肺病理變化上有典型的煤塵灶或煤塵纖維灶以及灶性肺氣腫,發病工齡多在20—30年以上,病情進展緩慢,危害較輕。既在巖石掘進工作面也在采煤工作面工作過的工人,他們基礎煤矽塵或既基礎矽塵,又接觸過 煤塵,其塵肺在病理上往往兼有矽肺和煤肺的特征,這類塵肺可稱之為煤矽肺,是我國煤工塵肺最常見的類型,發病工齡多在15—20年左右,病情發展較快,危害較重。
硅酸鹽塵與硅酸鹽塵肺
在生產環境中因長期吸入硅酸鹽所致的塵肺,統稱為硅酸鹽塵肺。我國現行法定職業病名單中列有石棉肺、滑石塵肺、云母塵肺和水泥塵肺,其他種類硅酸鹽塵大量吸入,也可引起肺組織損害。硅酸鹽塵肺具有以下共同特點:
1、病理改變主要表現為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組織切片中可見含鐵小體。
2、胸部X線改變以不規則小陰影為主。
3、自覺癥狀和體征一般較明顯,肺功能改變出現較早,早期為起到阻塞和肺活量下降,晚期出現“限制性綜合癥”,氣體交換功能障礙。
4、氣管炎、肺部感染和胸膜炎等合并癥多見,肺結核合并率較矽肺低。
有機粉塵及其所致肺部疾患
有機粉塵是指在空氣中漂浮的有機物顆粒,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源性的顆粒和微滴。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特別是近代農業大規模集約經營和專業化生產,如以大規模集約化畜禽類圈養代替家庭分散養殖;以農產品為中心的多種經營代替單一的糧食性農業生產;由多季節的大棚種植代替單一的季節性大田生產作業等,使工農業生產作業環境有機粉塵的暴露更為復雜。動植物有機粉塵種類繁多、成分復雜,并常夾雜微生物源性具有不同生物學作用的多種致病性物質、動物蛋白及排泄物、無機物等。雖然有機粉塵所致疾病或癥狀是一般人群中常見的,特異性不強,但引起的病變和對人體的危害程度差別很大。有機粉塵主要引起呼吸系統疾病,包括呼吸系統急慢性炎癥、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哮喘、變態反應性肺泡炎、有機粉塵毒性綜合癥、棉塵病等。還可引起混合型塵肺和腫瘤等,如皮毛工混合型塵肺、木工鼻腔癌及副鼻腔癌。
其他粉塵與塵肺
多種無機粉塵和金屬粉塵可導致塵肺。我國現行的法定職業病名單中,塵肺病除前述幾種外,還有石墨塵肺、碳墨塵肺、鋁塵肺、電焊工塵肺、鑄工塵肺、陶工塵肺六種。
上一篇:測定粉塵濃度的目的與計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