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間事故頻頻發生于工業生產及相關行業作業之中。在危險來臨之際,只要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是完全的可以預防的。生寶就此列出幾種常見的安全隱患及應對方法,以供廣大勞動者及用人單位參考。
什么是有限空間
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部分封閉,進出口較為狹窄有限,未被設計為固定工作場所,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間。
幾種常見危害
氣體危害
(一)有毒有害氣體:有限空間容易積聚高濃度的有毒有害物質。有毒有害物質可以是原來就存在于有限空間內的,也可以是作業過程中逐漸積聚的,比較常見的有:
硫化氫
如清理、疏通下水道、糞便池、窯井、污水池、地窖等作業容易產生硫化氫。
一氧化碳
如在市政建設、道路施工時,損壞煤氣管道,煤氣滲透到有限空間內或附近民居內,造成一氧化碳積聚,以及在設備檢修時,設備內殘留的一氧化碳泄漏等。
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無刺激性的氣體,有爆炸性,是最常見的有害氣體。接觸一氧化碳的工業有:冶金煉鋼、煉鐵、煉焦以及鍛造和鑄造;化學工業中合成氨、甲醛、甲醇、丙酮及草酸等。這些崗位如違反操作規程,發生事故或管道漏氣,均可使作業環境中一氧化碳濃度過高而發生急性中毒。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主要表現為急性腦缺氧引起的損害癥狀;少數患者可有遲發性神經精神癥狀。一般輕度中毒會出現劇烈頭痛、眩暈、惡心、嘔吐、全身乏力、精神不振等,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可導致淺、中和深度昏迷,嚴重的可導致死亡。
苯、甲苯、二甲苯
如在有限空間內進行防腐涂層作業時,由于涂料中含有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機溶劑的揮發,造成有毒物質的濃度逐步增高等。
(二)窒息性氣體:窒息性氣體是導致人體缺氧而窒息的氣體。根據它對人的作用不同,可以分兩類:
一類稱為單純性窒息性氣體,其本身無毒,但由于它們的存在對氧的排斥,而造成機體缺氧。如氮氣、甲烷和二氧化碳則屬于這一類。
另一類稱為化學性窒息性氣體,其主要危害是對血液或組織產生特殊的化學作用,使氧的運送和組織利用氧的功能發生障礙造成組織缺氧。這一類的物質有硫化氫、一氧化碳、氫化物等。
二氧化碳
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氣重,在長期通風不良的各種礦井、地窖、船艙、冷庫等場所內部,二氧化碳易擠占空間,造成氧氣濃度低,引發缺氧。
惰性氣體
如氮氣、氬氣、氦氣、水蒸氣等。工業上常用惰性氣體對反應釜、貯罐、鋼瓶等容器進行沖洗,容器內殘留的惰性氣體過多,當工人進入時,容易發生單純性缺氧或窒息。甲烷、丙烷也可導致缺氧或窒息。
(三)易燃易爆性氣體:空氣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質,濃度過高遇火會引起爆炸或燃燒。
有機溶劑危害
有機溶劑是指能溶解油質、蠟、樹脂、橡膠和染料等物質的有機化合物。工業生產中經常應用的有機溶劑約有百余種。如苯、甲苯、二甲苯、汽油、煤油、甲醇、乙醇、醋酸乙酯、醋酸丁酯、丙酮、二硫化碳等。
有機溶劑的種類多,用途廣,幾乎各種類型的工業都可接觸到有機溶劑。使用最多的行業是涂料、化工、機械制造、汽車制造、印刷業、制鞋業、皮革業、醫藥衛生以及生活服務方面的洗染業等。
有機溶劑在常溫下容易揮發,這就決定了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是經呼吸道吸入。此外,還可經皮膚進入,經常接觸脂溶性的溶劑引起皮膚脫脂或刺激。有些溶劑可透過皮膚屏障而被吸收進入血流,從而對機體引起全身性毒性作用。
必要的防護措施
(一)進入作業現場前,要詳細了解現場情況和以往事故情況,并有針對性地準備檢測與防護器材;
(二)進入作業現場后,首先對有限空間進行氧氣、可燃氣、硫化氫、一氧化碳等氣體檢測,確認安全后方可進入;
(三)對作業面可能存在的電、高/低溫及危害物質進行有效隔離;
(四)通風換氣;
(五)進入有限空間時應佩戴隔離式空氣呼吸器或佩帶氧氣報警器和正確的過濾式空氣呼吸器;
(六)進入有限空間時應佩帶有效的通訊工具,系安全繩。
(七)配備監護員和應急救援人員。
(八)嚴格安全管理,落實作業許可。
安全施工必要條件
一是嚴格評估本單位是否有能力開展有限空間作業,有無接受過培訓的有限空間專業作業人員;
二是開展有限空間作業各項規章制度是否健全;
三是是否配備了個人防護用品以及檢測和報警設備,應急救援設備是否符合要求。
達不到以上要求,任何單位不得自行組織施工作業。如需開展作業,應與滿足以上條件的專業單位或部門聯系,要求幫助作業或采用委托形式,委托專業單位或部門開展有限空間作業。
必要的應急救援裝備
生產經營單位進行有限空間作業前,應為應急人員配備:
(一)全面罩正壓式空氣呼吸器或長管面具等隔離式呼吸保護器具;
(二)應急通訊報警器材;
(三)現場快速檢測設備;
(四)大功率強制通風設備;
(五)應急照明設備,安全繩,救生索和安全梯等。
上一篇:苯的危害與防治知識
下一篇:預防密閉空間職業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