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化學工業中職業中毒的基礎工作是開展毒理學的研究(包括毒理實驗和收集毒理文獻、建立工業毒物信息網絡),以便為制定預防措施提供依據。對建新廠或生產已有毒理學資料的化學物,要查明制造該化學物的原料、助劑、中間體、成品以及廢棄物的全部毒性資料,也要查明原料和成品中可能引起危害的雜質。根據這些資料,訂出各個環節預防措施的初步方案。
預防化學物質對生產工人的危害,總的原則是盡可能地減少接觸化學物的機會和接觸量。為達到此目的,可將預防對策分為3個方面。
1)生產過程的連續化、自動化、密閉化和必要的通風:從改進生產過程來達蟄防毒目的是最有效的,如電解食鹽工藝設計中,采用隔膜電解槽,代替汞電極法,從根本上消除汞害;將生產設備密閉,并用通風使密閉系統內保持負壓,以有效地防止各種形態毒物的泄漏;生產操作自動化,工人在操作室中控制,可以杜絕接觸毒物的機會,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廢氣、廢水和廢渣的回收利用,能防治對環境的污染。
2)嚴格制定和執行操作規程、勞動保護和衛生制度:建立崗位責任制、設備維修制度,防止違反操作而發生事故和跑、冒、滴、漏。重視車間內清潔衛生,濕式清掃,以防二次塵源。對于一些不能達到衛生要求的操作,應加強個人防護,對于設備簡陋的中、小型企業更為重要。
3)建立對生產環境的監測制度和健康監護制度:這些工作可以對生產過程或制度中的缺陷起偵察監督作用,可以及早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上一篇:幾種常見有毒有害氣體的危害及預防
下一篇:鑄造作業的防毒技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