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的危害及防治——氨
2006-04-07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氨是無色、可燃氣體,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由氮和氫直接合成制得。
分子式“NH
3。相對分子質量:17.03。熔點:-77.7℃。沸點:-33.5℃。飽和蒸氣壓:506.62kPa(4.7℃)。自燃溫度:651℃。臨界溫度:132.4℃,臨界壓力:11.2Mpa。相對密度(水=1):0.82(-79℃),相對密度(空氣=1):0.6。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在常溫下,加壓易液化。
氨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溫能引起燃燒爆炸,爆炸極限為15.7%~27.4%。氨與氟、氯等能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燃燒產物為氧化氮和水。
危險貨物編號:23003,UN編號:1005,CAS號:7664-41-7。
主要用途 用作制冷劑及制取液氨、氨水、硝酸、胺類、銨鹽和氮肥。
健康危害表現 低濃度的氨對黏膜有刺激作用,高濃度可造成組織溶解性壞死,引起化學性肺炎及灼傷。
輕度急性中毒者表現為皮膚、黏膜的刺激反應,出現鼻炎、咽炎、氣管炎和支氣管炎;可有角膜和皮膚灼傷。重度者出現喉頭水腫、聲門狹窄、呼吸道黏膜細胞脫落,氣道阻塞而窒息,可發生中毒性肺水腫和肝損傷。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如氨濺人眼內,可致晶體混濁、角膜穿孔,甚至失明。
急救措施 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徹底沖洗皮膚,或用3%硼酸溶液沖洗。眼睛接觸者應立即提起眼瞼,用流動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吸人中毒者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呼吸困難時給吸人氧氣。呼吸停止者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預防措施 生產設備嚴加密閉,加強局部排風和全面通氣。由于氨比空氣輕,抽風口應安裝在高處。
中國衛生標準(MAC):30mg/m
3。空氣中濃度超標時,必須佩戴防毒面具。緊急事態搶救或逃生時,應佩戴空氣呼吸器。戴化學防護眼鏡,保護眼睛。必要時戴防護手套。工作現場嚴禁吸煙、進食及飲水。工作后淋浴,更衣。
氨是易燃、有毒、腐蝕性壓縮氣體。要存于陰涼、干燥、通風處。遠離火種、熱源。防止陽光直射。應與鹵素(氟、氯、溴)、酸類分開存放。罐儲時要有防火、防爆技術措施。槽車運送時要灌裝適量,不可超壓、超量運輸。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運輸按規定路線行駛,中途不得停駛。
發生泄漏事故時,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切斷火源。應急處理人員要戴空氣呼吸器,穿特殊的化學防護服,切斷氣源。在高濃度泄漏區內,噴含稀鹽酸的霧狀水中和、稀釋、溶解,然后抽排風或強力通風(室外)。可將漏出氣或殘余氣用排風機送至水洗塔吸收溶解。